“几十年了,这里哪有地质灾害啊。”
“崩塌造成仓库围墙损毁倒塌。”
“他们挖了才有地质灾害啊。”
“每个报告要评审,我们这里至少要6万元。”
现金交易之下,虚假报告出炉,青山遍生地质灾害,隶属于政府部门的专业研究机构究竟出了哪些问题?
曾经深得信赖的专业评定,今天为何屡屡遭遇公众质疑?
信任危机下的权威报告又暴露出哪些监管缺位?《新闻1+1》为您解析。
主持人(柴静):
各位好,欢迎收看直播中的《新闻1+1》。
一份权威的专业机构的鉴定结果往往影响着决策,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重要的影响,所以它必须公正、科学,经得起检验。但是最近,有一份鉴定结果却非常荒诞。广州地质调查院出具了一份虚假的地质灾害的调查报告,并以25000元的价格卖了出去,以便有人能借治理灾害的理由,拿到山上去挖土卖钱。
我们先要问一下王教授,最近,国土部门的调查结果是说,这两个工作人员的行为纯粹是个人行为,您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王锡锌(特邀观察员):
也许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两个人的个人行为,但是要知道,先有国土部门对这些空白的报告单的盖章行为的批发,才有可能有这些个人的零售。而且拿到零售报告,最终到能够挖土本身要有一个很长的监管链条,那么这种行为能够发生,表明了我们内部管理的混乱,也表明了外部各种各样制约的形同虚设。
主持人:
当然,媒体的分析我们要基于更多的事实,所以先一起来看一下片子。
(播放短片)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副部长:
如果你不要专家评审,三四万元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