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黑龙江省铁力市呼兰河大桥坍塌,造成4人死亡
京华时报7月2日报道 6月29日,黑龙江省铁力市呼兰河大桥坍塌,造成4人死亡,国家和群众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记者赴当地采访调查中发现,事故背后的症结在于有关部门内部管理出现漏洞,外部监察形同虚设。
当地村民
旧桥超龄超载服役
黑龙江铁力市呼兰河坍塌的大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建于1973年的双曲拱桥,另一部分为1996年哈伊公路升级改造时加宽的T形梁桥,新旧桥两部分为分离式结构。黑龙江省公路管理局养护处处长季景满说,双曲拱桥和T形梁桥在设计和建造工艺上都有很大的差距,“旧桥的承载能力和新桥根本没法比。”
此次坍塌的正是旧桥。事故发生地满江红村的村民反映,旧桥的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然而,直到2007年黑龙江省公路局危桥办才对旧桥部分进行维修加固。“维修人员并没有对桥墩怎么加固,而是简单修了修桥面,这么修桥,不出事才怪。”
一位铁力市民说,两桥建造时间相差23年,而且设计负荷能力相差悬殊,建造技术也不同,却同样承担伊春至哈尔滨222国道通行的车辆。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在桥的两侧只看到了限速40公里的标识,却没有看见任何限重标识。
满江红村一位康姓村民告诉记者,旧桥刚建的时候,孩子们见到4吨重的卡车都追上去围观,现在在桥上跑的车比那4吨重的卡车大了好多倍。“多重的车辆都一律通行,桥哪能不塌呢?”
另一位村民说,旧桥坍塌前就出现了裂缝,有时载重车一过桥轰轰地颤,让人感到害怕。
记者采访到的村民纷纷质疑,这座危桥,本应及早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可为什么偏偏没人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