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聊城 |山东 |国内 |国际 |体育 |财经 |娱乐 |女性 |汽车 |房产 |时政 |民生 |经济 |社会 |图说聊城 |论坛

您的位置: 国内新闻

站内搜索:
美驻华使馆发布自测北京空气指数引关注

作 者: 来 源: 2009-06-30 07:46:00

6月28日,美国驻华大使馆旁还有另一使馆区正在修建。而它们对面,则是一片更为空旷的工地。邓媛/摄

新华网6月29日报道 按照通行规则,空气监测站的建立地点需要进行科学考证,且在区域内均匀分布,不过美国驻华新使馆只有一个监测点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亚君发自北京 “6月28日上午7时,北京空气,非常不健康。”这是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其Twitter博客上显示的空气监测结果。而同日同时北京环保局网站上的朝阳区空气监测情况则表明:此刻空气质量良好。

“到底哪个可信?”网友李雨原相当疑惑。

这不是第一次两方面监测数值出现明显不同。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说,本月18日美国大使馆的空气监测站曾一度记录北京空中有害悬浮颗粒达到美国标准的最高一级“危险”,而当时北京官方公布的数值却看起来“并不严峻”。

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史雯珊28日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出现分歧的原因是由于大使馆和北京环保部门的监测范围和监测对象皆有不同。“因此,大使馆公布的与北京官方公布的数值没有可比性。”

数据分歧引发关注

根据史雯珊的介绍,美国驻华使馆于去年春天开始在自己的一栋使馆大楼上建立了空气监测站,它专门监测使馆所在的朝阳区空气中可深入肺部的悬浮颗粒(PM2.5)的数据,每小时发布一次,这种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经吸入后能滞留在人体肺部,因此对人类健康特别有害。

相形之下,北京气象台公布的监测对象就要令人“放心得多”。它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悬浮粒子(PM10),可被吸入肺中后再被部分呼出。北京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向媒体解释道:“两类悬浮粒子均是国际通行的标准,北京气象台一直亦有监测PM2.5,未来也不排除会对公众公布这一数据。”

但网友李雨原表示,他更关心对健康真正有害的物质数据,他和他的大学同学现在时常会浏览美国驻华使馆的博客,将其数据做为参照。

现在,使馆名为“北京空气”的博客上已有近2000人次的关注度,据外媒披露,很多北京市民已开始注意到这个英文博客。不过,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北京市民们发现,若按照美国驻华使馆的记录,那么北京6月份几乎没有哪天哪个时段可以称为“健康”,特别是每晚八时开始至深夜,空气质量皆为“非常不健康”。

“不会那么悬吧,我分明看到了好几个蓝天。”网友“燕在留声”问道。

建监测站应循通行规则

中国气象科学院院长张人禾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道,设立空气监测的站点需要在整个区域具备代表性,且50米内不能有污染源,否则将严重影响监测结果。“就好像不能把监测站建在一个大烟囱上面,那样的话空气质量就被测出来永远有毒。”

因此事实上,美国驻华使馆自建的空气监测站并不符合通行的国际规范。于去年8月建成的美国新使馆区坐落在北京CBD商业圈、背靠亮马河的黄金地段,它毗邻女人街等商业场所,平日里交通繁忙、人群熙攘,这些因素都很可能对监测站的数据收录产生影响。

记者28日在美国使馆的所在地更是发现,其对面原有的星吧路酒吧餐饮街已被大规模拆除,工地上一片狼藉,灰尘扑面。而它南面的其他使馆区仍在建设中,绿色的施工环境在美国大使馆以黄色、红色为主的建筑映衬下,分外醒目。

而史雯珊已向外界谨慎地表示使馆自建空气监测站的目的:“主要是为使馆工作人员的健康考虑,只对在朝阳区的工作环境形成参考。”

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凌唏则向本报指出,“我国的空气监测站都是根据一系列科学标准建立且均匀分布的,即便一个区域内也要设立多个站点。美国使馆所测数据不代表北京地区整体水平,甚至无法代表朝阳区一个区的空气质量。”

《环境监测条例》有望年内通过

不过,由于中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站施行“平均分布”,美媒曾援引美国环境专家史蒂芬·安德鲁斯的话称,“中国有关方面有意把一些空气质量监测站设在低污染地区,改变空气污染指数中被衡量的有害物质的组合,把重点放在那些不太普遍的污染物上。”

还有外媒据此怀疑,北京奥运前,一些环保官员降低了标准,人为增加了所谓“蓝天”的数量。

“蓝天数量有目共睹,如何造假?”周凌唏评价到。在她眼中,为了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在北京民众的努力下,的确明显提高了首都空气质量,“蓝天多,说明大气透明情况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内含的污染物就少。”

而张人禾对“监测站多分布在低污染区”的质疑感到“不解”,“别忘了,空气也是流动的。”他说。

那么,美国驻华使馆此次自建空气监测站会给我国、特别是北京的空气质量发布工作带来干扰吗?北京环保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表示,由于空气监测站建在大使馆区域内,即美国领土上,因此“这是他们的自由”。而我国对涉外机构在本土进行的环境监测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

“不过,与此相关的我国《环境监测条例》已被纳入国务院今年的立法计划中,有望今年内通过。”他说。 (本文来源:新华网 )

编辑: 王静

 

聊城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聊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聊城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聊城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聊城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聊城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聊城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聊城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美研制“隐身制服” 士兵有望成“变色龙”
· 蛙人潜百年堰塞湖探宝
· 2009年第一个“麦田怪圈”惊现英国
· 贵州雷山遭强降雨 山洪冲断公路
· 李荣融再谈国企高管薪酬 如何看待“肥猫”现象
· 金融危机悄然改变日政治版图
运菜车侧翻 驾驶...
预防传染病常识...
大货车满载钢材...
“迎全运”女子...
下水道卡住玩童...
省第四届传统武...
700台收割机出征...
夏季宣交通安全
聊城 聊城新闻 聊城大众网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聊城 聊城新闻网 聊城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大众网聊城站 liaocheng.dzwww.com E-mail:gaoxiang@dzwww.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