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后鼓掌致谢。当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这33名同胞是首批从利比亚撤离至埃及的83名中资公司人员的一部分。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新华网埃及萨卢姆口岸2月24日电(记者冯康)从23日到24日,已经有两批中国公民通过利比亚与埃及边境的陆路口岸进入埃及,并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的协助下被转送回国。车辆调配是确保陆路运输的关键环节,一位年轻的外交人员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22日晚8时,在中国驻埃及亚历山大总领事馆工作的郑玉杰带领着第一批17辆大巴车组成的车队抵达埃利边境的萨卢姆口岸。26岁的郑玉杰此前一天接到了车辆调度的任务,由于萨卢姆口岸是位于地中海之滨与利比亚沙漠间最重要的路上通道,数以万计的埃及人也涌入口岸,因此客运车辆突然间成为稀缺资源,郑玉杰和总领馆前后联络了多家旅游公司才组织到这批车辆。
当晚10时,口岸遭遇前所未有的人流压力,中国公民入境办理手续过程极其缓慢,这时埃及司机们开始焦急地抱怨起来,郑玉杰努力安抚他们的情绪,并且送上食品和水。
23日凌晨1时30分,两辆车带走了首批83位同胞,其他司机则回到大巴车内专用于睡觉的小隔间休息。郑玉杰作为车辆调度员,必须与车辆呆在一起。沙漠地区温差大,他伴着彻骨的寒风蜷缩在车内度过了一夜。
23日中午,已经抵达萨卢姆的13位驻埃使馆工作人员得知当晚将有第二批同胞入境,便开始分头准备。尽管需要8辆车,但所有司机都想早些回家,便为争抢名额吵了起来,郑玉杰不得不再次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保证司机们的食物和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