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的谍报思维与模式依然主导着现在各国的情报工作(资料图)
路透社16日发表专栏作家贝恩德德布斯曼的一篇特稿,披露美国情报开支现状,称美国拥有全球5%的人口,每年创造全球23%的财富,但其用于情报工作的资金却占全球情报开支的三分之二以上。
相比谍战盛行冷战时期的美国,如今的美国在情报方面的投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七成份额
情报搜集、情报分析、秘密行动、反间谍行动和军事情报行动所需资金构成美国情报支出的主体。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将情报开支作为国家机密缄口不言。
德布斯曼在文章中引用了美国退役四星将军丹尼斯布莱尔去年9月披露的年情报开支数字:750亿美元。丹尼斯布莱尔是现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去年1月任命的国家情报总监,今年5月递交辞呈。
750亿美元的规模究竟有多大?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默西赫斯特学院情报研究系学者克里斯蒂安希普内今年对全球情报开支展开评估。他认为,如今全球各国每年用于情报业的开支大约在1060亿美元左右,总计约113万人在全球246个情报机构内从事各类情报工作。
依照这些数字计算,美国每年情报开支占全球七成以上。
而美国人口占全球5%,年经济产量占全球23%。
暗战犹在
说起谍报史,冷战时期是代表。当时,美国和苏联之间谍案频生,双方互知这一事实,彼此心照不宣。
时至今日,当美俄间谍事件再一次浮出水面时,美国官员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冷战时期已经过去。
冷战时的谍报暗战真的过去了吗?
德布斯曼在文章中说,计入货币贬值等各种经济因素,美国在冷战时期的年度情报开支放在今天,等同于现在的150亿美元。
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的情报渗透,无论从资金投入、间谍人数、反间谍规模、情报分析等各层面,都比美国更胜一筹。而如今,美国在情报方面的大手笔已不是俄罗斯所能匹敌。
奥列格卡卢金,苏联时期知名特工,原“克格勃”反外国间谍处负责人,本月在接受一家广播媒体采访时披露,1991年苏联解体前,克格勃工作团队人数总计49.6万人。
“这支庞大的影子军队并没有能改变苏联解体的历史,”卡卢金说。
与之相类比,美国如今向情报业砸重金究竟能产生多少回报?
扔钱听响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钱花得真值;但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还不如把钱用卡车运到停车场一把火烧了,”华盛顿智库“全球安全”总监约翰派克说。
派克的意思是,钱扔到水里不能连个响儿都没有,例如2001年“911”恐怖袭击前,美国情报机构几乎毫无反应,犯下了自冷战以来最严重的渎职罪。
专栏文章说,美国花费重金打造了先进的高科技电子情报网,这个网在“911”之前,搜集到了12.3万小时与袭击有关的监听录音记录,但却没有人能够及时分析这些数据,因为录音中的声音不说英语。
德布斯曼说,“911”事件后,美国认识到一个情报误区,那就是,传统情报搜集工作将精力全部投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传统杀伤性武器对美国的威胁,而忽略了恐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
于是,2004年,一份《情报改革与恐怖主义防范法案》出台,伴随以一个新职位的产生,国家情报总监。
但这一改革除了花钱更多以外显示出什么效果?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作出情报改革五年评估,建议不要高估这一改革的效果,但也不能因此而减少拨款。评估报告说:“不可能说,你多投入50%的预算,就想立刻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多获得50%的情报分析。” (新华)(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