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34,492,009,360。
北京时间2010年3月12日13点26分35秒,上述一连串数字代表了此时此刻全球政府债务的总额,高达32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几乎每秒钟都在改变,并以几十万美元的速度向上攀升。
这是《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网站上新建的“全球债务比较图”(Global Public Debt Comparison)所体现的实时数据。各国政府的债务指标都有所显示,并以不同颜色注记,债务危险区域以黑色显示,绿色代表安全,蓝色代表低负债。
这些数据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却彰显未来政府债务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时刻提醒着,危机不会很快过去。
据此预测,到2010年底,全球政府负债将高达37万亿美元,而2011年则将突破45万亿美元。
南欧的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国,那是一片由阳光、沙滩、海浪和文艺、神话、深邃历史组成的梦幻之地,是旅游者的天堂。
2008年金融危机后,企业和家庭相继“去杠杆化”,浪潮汹涌,政府不能逃脱此难。当迪拜身陷风暴中心时,南欧四国家已经感受到下一个将是自己了。
欧洲的好事之徒将葡(Portugal)、意(Italy)、希(Greece)西(Spain)四国英文首字母接成一个词,正好是“PIGS”(群猪),于是,将陷入债务危机中这四个国家称为“笨猪四国”,还有人将爱尔兰(Ireland)也加在一起,称“笨猪五国”(PIIGS)。
欧洲面临财政去杠杆化,或者欧元去杠杆化,而且也意味着一切都将改变了:由于欧盟财政政策乃至欧元稳定基石的缺失,欧美、中国、日本等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将面临重新调整,变数丛生。
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在此番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更受到强烈质疑,金融业深度改革似乎势在必行,而沃尔克法则(Volcker Rule)才是序幕。
希腊成为了欧洲陷入国家破产困境的“重灾区”,但究竟是谁发动了这场特洛伊之战,是谁将他们推至破产深渊的边沿?
1、“笨猪四国”遇险
透支总是要还的,现在到时候了。
2009年10月4日,希腊新一届政府获选。半个月后,新政府宣布,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12.5%,远高于前任政府宣布的6.7%。
这一数字在代表希腊财政恶化的同时,也开启了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惠誉、穆迪、标普相继下调希腊主权评级的进程。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惠誉两次下调希腊的长期国家主权评级,从A降为BBB+。
这是希腊十年来首次评级降至A-级以下,亦是首个主权评级下调至A-以下的欧元区成员国。而就在9年前,当希腊被接纳为欧元区成员时,就有人认为悲剧不可避免。
厄运的降临为全球金融危机所触发,在此之前,希腊风平浪静,没有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