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数百亿做慈善背后的新商业思维

2016-09-29 08:43: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师天浩

0927慈善

  BAT对慈善的介入,意义巨大。

  近日,马化腾在香港某国际慈善论坛上透露,腾讯希望每年拿出1-2%的利润投入公益,据粗略计算大约为每年3亿至10亿左右。该消息一出即引来媒体很大关注,有细心人指出,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科技巨头对慈善、公益事业相比传统企业家更积极。早在2014年马云联合蔡崇信就曾拿出阿里价值260亿元人民币的期权成立基金会用于公益,是迄今为止中国有数据可查最高的一笔民间慈善投入。

  BAT数百亿开启中国新慈善时代

  

  中国经济开启了全球神话,短短几十年间完成了西方社会数百年的进程,据近期《福布斯》杂志一项研究发现,现在的中国是产生十亿美元富豪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资产上10亿美元的中国人在2015年增加38%。他们的净资产在2015年增长1700亿美元,达到8300亿美元。而在中国富豪迅速崛起的同时,有关中国企业家不爱做慈善的批评随之而来,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份新报告显示,中国人的慈善捐款大约只有美国或欧洲富豪的4%。

  这个数据的出现让中国很尴尬,虽然这背后有着中国慈善体系不完善的客观原因,但依旧让西方媒体对此颇多微词。不过,让人欣喜的是在中国科技界,这些企业对慈善十分积极,比如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大代表的BAT,近些年在慈善领域的发力,就做了很不错的表率,而BAT及其员工也出现在许多公益领域,正在掀起一场中国新慈善时代。

  2014年马云向自己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捐款一亿,一个月后又和老搭档蔡崇信对外宣布,捐出他们在阿里巴巴集团拥有的期权,总体规模为阿里巴巴总股本的2%。这笔捐赠按现在阿里的股价,价值260亿人民币。2016年4月,马化腾宣布,将捐出一亿股腾讯股票注入正在筹建中的公益慈善基金,其价值按目前股价约在138亿人民币左右。而李彦宏也早在2009年向母校北京大学捐赠1000万元,同时设立北京大学“李彦宏回报基金”,用于支持北京大学各项教育工作,后来还曾向一项关于食道癌的研究项目捐赠了3000万元。

  这只是BAT背后三个掌舵人众多慈善之举的冰山一角,仅这些投入已经接近400亿规模。据《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数据显示,这一年中国慈善捐赠才正式进入“千亿”新时代。可见,BAT对慈善的介入,其规模之巨、意义之大。相信在中国商业影响力十分巨大的BAT的带动下,中国企业家做慈善的活跃时期或将到来。

  美国科技巨头做慈善已成一种“潮流”

  

  把慈善描述为潮流显然并不合适,在美国却是一种事实。美国科技巨头爱做慈善不仅在其国内很知名,即使中国许多普通人也都能说出一两个,最为火爆的是比尔盖茨,除了“冰桶挑战”带来的公益风暴,其只为3个孩子留少量财富,其余皆捐作慈善的举动,更让他成为人尽皆知的世界首富。而前段时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要将个人名下99%股份做慈善,也再次成为国内舆论中的名人。

  虽然相较其他人,比尔盖茨与扎克伯格更为知名,但在美国富豪中,捐款已经是一种常态。随着硅谷在全美经济中地位的提升,慈善事业的重心也逐渐转移。1975年,大多的基金会和慈善资产来自金融中心的纽约。而今天,硅谷所在地加州与纽约旗鼓相当。Center基金会创始人史密斯说:“硅谷已经成为美国慈善的中心,因为在这里,会有越来越多的慈善家出现。”

  我们来统计一个名单,美国知名的科技巨头,包括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高通联合创始人雅各布、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谷歌首席执行官佩奇、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摩尔等,几乎都拿出个人资产的很大一部分来做慈善。2010年,由股神巴菲特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发起“捐赠誓言”活动,号召亿万富翁生前或去世后至少用自己一半的财富来做慈善。截止到2013年5月,已有114位富豪加入该项活动。

  

  马云、马化腾大力做慈善背后的新商业思维

  

  如今,虽然仅有BAT对慈善更为热衷,但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和美国科技巨头不分伯仲的趋势,早在《2014胡润慈善榜》,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以145亿元捐赠额居首,成为“2014中国最慷慨的慈善家”,同时成为“2014大中华区最慷慨的慈善家”,超越了当时美国首善Facebook的扎克伯格70亿元捐赠额。

  在马云看来,公益和慈善有所不同,可以低调做慈善,但一定要高调做公益。因为慈善是个人的事,而公益在于唤醒,唤醒人内心的善良。他进一步表示:慈善在于给予,而公益在于参与,在于点点滴滴的行动。所以,从2011年起,阿里巴巴就成立了公益基金会,帮助了濒危动物保护、山区孩子教育、创业众筹扶持、灾后重建、环境保护等。

  中国慈善之所以做的不好,一部分是没有这样的商业传承,另一个是慈善体系有所欠缺。比如美国企业家做慈善可享受税费减免政策,而中国这方面却失缺,这也是除了马云、马化腾之外很少人做慈善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更重要的是,没有人能意识到在慈善背后的新商业思维。

  首先,做慈善是企业家有信仰的体现。在对慈善的理解方面,中美都有两个很明显的派别,一种是乔布斯、王石的观念,把企业做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就是最好的慈善。另一种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云、马化腾等的观念,利用自己的财富、用实际行动去改变现在的社会,主要集中在教育、科研、环境、民生等领域。从企业家责任来看,这两种观念都没有错,把企业做好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但相对来说,用实际行动去改观社会上的弊端,是一个企业家有信仰的体现,即使如乔布斯这样的科技巨人,其不做慈善之举也被许多人诟病。一个企业家积极表现自己对承担社会责任的信仰,往往会受到更多人尊重。

  其次,做慈善是最好的企业品牌经营。虽然Facebook尚未进入中国内地,却因为扎克伯格的慈善之举,许多非科技圈的人也都认识到他,如果未来Facebook在内地发展,其前期积累的“名望”会助力他的企业快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从汶川到现在,阿里的慈善事业涉及许多方面,教育、科研、环境、民生等,甚至将慈善从亚洲带到非洲,把阿里形象从方方面面传播开来。而腾讯的紧步跟上,也在为一直饱受“品牌”形象困扰的企鹅,带来正能量的影响。做慈善是最好的企业品牌经营手段,仅这一项收益,就是企业家们做慈善最好的动力。

  最后,做慈善是为企业明天更好提前买单。从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慈善的动作不难发现,部分慈善投入与其主营业务关联很大。如在慈善中占比较大的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直接受益的则是企业,大量的人才、新技术、新理念的诞生,反哺着这些前沿科技巨头在全球的竞争力。洛克菲勒大学是19世纪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资助建立的,有人调侃如果它是一个国家,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将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此外,目前洛克菲勒是世界上人均诺贝尔奖获得者数最多的研究机构。显然,企业家做慈善更自由,更能聚焦投入到对自己企业未来发展有益的领域,不仅可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获得名望,还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笔长线投资。

  当然,做慈善是一种不求回报的行为,公益也如马云所说那样,不在乎参与者的力量大小,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参与,才会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企业作为现代商业最重要的单位,做慈善、做公益,既是表达信仰获得尊重的手段,也是企业自身品牌价值最好的体现。在中国企业家做慈善不积极的背后,也许是未发现做慈善对于商业上的真正意义,若突破这层观念,或许未来中国会有更多“土豪”走入慈善事业,成为真正意义上受人尊敬的现代企业家。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张令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