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综述:凭风借力行大船

2017-08-03 10:05:00 来源: 中国聊城 作者:

  今年4月,聊城中通客车传来喜讯,该公司一次性获得北京市场500台旅游客车定单,成为2017年全国旅游客车市场第一大单。而在进入北京市场的同时,中通客车与京津冀企业的联系也日益加深。长期以来,它们一直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保持良好合作。随着聊城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两家企业的合作关系更加密切。

  2015年底,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规划纲要出台,聊城搭乘上一趟千载难逢的发展“快车”。一年多来,我市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为目标,以建设“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文化旅游基地、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抢抓机遇、主动融入,精准对接、借势借力,努力打造京津冀与中原经济区两大区域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实现了良好开局。

  谋篇布局

  扩大聊城“朋友圈”

  聊城有很多其它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包括政策优势、后发优势、资源优势。”2015年6月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景颜带队拜访新华联集团总部,向企业负责人介绍聊城发展优势,取得了丰硕成果。

  要更好地融入京津冀,首先要扩大聊城的“朋友圈”。市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积极向客商推介聊城、寻求合作。2015年6月7日至8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景颜专程赴京拜访新华联和汉能集团,推介合作项目,达成良好合作意向。2016年3月,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军继带队在北京、天津分别走访首农集团、普天集团、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协会、新华联集团、天津大学和天津力神电池公司等企业、行业协会和高校,进一步扩大了聊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全局性工程,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上谋篇布局。

  去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关于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聊城市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等文件,成立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为目标,以建设“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文化旅游基地、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努力打造京津冀与中原经济区两大区域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去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关于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聊城市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等文件,成立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以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为目标,以建设“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文化旅游基地、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努力打造京津冀与中原经济区两大区域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科学定位、深远布局,为聊城在更高层次融入京津冀指明了方向。

  精准对接

  打好招商“主动仗”

  2014年12月9日正式签约,2015年2月24日开工建设,不到半年时间,10万平方米的厂房和仓储交付使用。位于开发区的新华联新能源项目,是我市面向京津冀地区引进的重点项目。如今,该项目生产的薄膜太阳能幕墙不仅受到市场欢迎,更是进入我市各地农村,在全市光伏扶贫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支持聊城市在“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供应、生态建设、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源资源保障、优质劳动力输送、生活必需品供应”等七个方面打造协同发展区。对聊城来说,承接京津冀产业、技术、资本和人才转移无疑是重中之重。为此,我市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积极联动,制定实施京津冀集中招商活动计划,为企业搭建招商引资的大平台。

  “积极融入、精准对接、合作双赢 ”是聊城融入京津冀的行动准则。去年4月7日,山东聊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这是聊城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后举办的第一次重大招商对接活动。活动现场签约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额326.7亿元。

  在市级带动下,各县市区积极行动,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今年4月19日,东昌府区在京举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实训等方面达成全面合作,与万达集团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阳谷县先后对接企业、商会协会、科研院校、金融机构等110余家,与中铁电气化局、华能集团、煤炭集团、新希望集团等央企、全国500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成意向合作项目46个。

  优化环境

  提升对外吸引力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要主动“走出去”寻求合作,又要练好“内功”,增强对京津冀区域企业、资本、人才的吸引力。

  一年多来,聊城打出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组合拳。

  ——全力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德商高速建成通车,莘南高速、青兰高速开工建设,京九高铁和郑济高铁有望年内开工,聊城机场选址基本完成。交通便捷度的提高,让聊城与京津冀地区的距离“更近”。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市、县两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简化优化审批手续,率先实施“四证联办”“五证合一”“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深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改革;在全省率先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改革措施密集出台,让政府办事效率更高。

  ——创新实施“星期六企业工作日”制度,每个星期六,都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轮流带班,市直有关部门参加,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现场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同时实施“金融工作日”制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领导干部主动靠上服务,让企业发展信心更足。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随着融入京津冀的脚步全面提速,各种优质资源、发展要素不断聚集,正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力。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