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幕后:刷爆你朋友圈的是这样一群人

2017-03-17 08:3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创意真好!”“直播很赞!”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大众网的特色报道一次次攻占了朋友圈。直播+短视频,记者深度专栏,移动端创新H5……一个个个性化的产品和报道,让两会报道“动”起来,更好看、更宜传播。这些“好看”的新闻背后,是大众网前后方采编、技术人员密切配合的结果。下面,就让他们来揭秘一下,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吧。

  大众网全国两会前方报道团队

  创新让两会报道“动”起来

  今年两会报道,我们确定的原则就是“能直播的就直播,能做短视频的就做短视频”。“部长来了”直播了20多位部长发言,在直播后又精剪成了三五分钟的短视频,进行多平台分发。从代表的行囊,到代表的剪报,6期“兆辉时间”走进代表房间,从不一样的角度展示代表履职风采。全国政协委员名人多,关注度高,“洪·磊追热点”以秒拍、短视频呈现原汁原味的委员金句。就连访谈类栏目“两会有约”,我们也做成了5分钟左右、直奔主题的短视频,围绕一个个老百姓关注的关键词,单刀直入,让代表讲“干货”。

  从去年的微信聊天室、红包到今年的“李克强总理的山东朋友圈”“你有一个来自全国两会的未接来电”,大众网的H5微刊再次刷爆了朋友圈。这得益于前后方的通力协作,前方提供内容素材,后方进行制作。(大众网编委、采访中心主任 邢玉军)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追部长跟总理场场酣畅

  以往跑全国两会,提到各部委领导,都只有看的份儿。今年可大不相同,大众网精心策划了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方案,特别设置多个“名记”专栏,我也摇身一变,成为《部长来了》特别报道栏目的主笔。

  半个月的报道中,我积累了不少追部长的经验。人民大会堂北门的“部长通道”,梅地亚新闻中心的记者会,这两处都是“逮”部长的关键地点。十多天的报道中,我先后4次在“部长通道”采访,一手稳定器+手机,一手全景相机,视频直播和照片拍摄两不误;往梅地亚新闻中心跑了不下七八回,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专场记者会的现场发回几十条快讯,目睹了上千名中外记者争先提问的盛况,并且近距离接触到了心目中的“男神”王毅、“女神”傅莹,激动得小心脏砰砰直跳。

  最兴奋的当属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答记者问,我也头一回以记者的身份走进金色大厅采访。现场记者实在太多,虽然没能争取到提问机会,但我做了视频直播,发了现场花絮报道,收获也是满满哒。

  我和同事们用融媒体十八般武艺给大家献上了一场精彩全面的报道。明年的全国两会,我们再共同相约,大众网特别报道吧。(“部长来了”栏目记者 樊思思)

  一次过瘾的转型:从文字记者到两会视频主播

  对于我来说,今年全国两会报道酷似一场疯狂的传播竞赛:抢新闻、抢场地、抢时效,甚至还要抢采访对象……

  为了适应形势,我们推出的短视频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兆辉时间”,是一档走进代表房间里聊两会的短视频专访栏目。“兆辉时间”以百姓关心的话题、原生态的现场、短小精悍的视频、易于传播的形态受到追捧。由于是在人大代表的房间里进行专访,所以给采访带来了难度。首先,我们需要从代表中选择有热点话题的人物,然后需要动用积累的人脉,让代表们允许我们进入房间,并进行一次次的沟通、彩排,最后才能选定合适时间进行录制。

  这个栏目虽然只做了六场,但场场都是精心策划。从代表履职的行囊,到代表调研时“剪报”的秘密,再到总理下团的回访,又到教育厅长的访谈,采访对象既包括家政服务员,也包括企业负责人,还包括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但谈的话题却都与履职、民生息息相关。

  “兆辉时间”是以我个人名字命名的栏目,让我倍感压力。因为文字记者出身的我,第一次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担任栏目主播,心里总有些忐忑。但好在平时直播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那种现场的紧张感少了很多,使得我在考虑如何把伪直播形式做足的同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访谈的内容策划和制作上。(“兆辉时间”栏目记者 李兆辉)

  在“群星”闪耀中,我们选了民生

  政协的会场里从不缺“明星”,一不小心跟张国立、冯小刚同框,自己也当了回“网红”,要是他俩再说句带料的,分分钟钟上头条。但委员里除了明星大腕,还有更多敢言的行业大咖,如经济界的厉以宁、教育界的葛剑雄、医卫界的黄洁夫、社科界的朱征夫……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两会人物和热点话题,按会前的策划部署,“洪·磊追热点”栏目选择了民生。从房地产税、二孩和高铁,到上学、看病和养老,如何解决过去一年用户们生活中最想问的事儿,是我们在会场追问的方向。

  每天,从北京的二环到六环,我们准时出现在政协九个驻地中的某个酒店。身穿冲锋衣、脚踏运动鞋,左手拿手机录、右手拿VR全景相机拍……白天,夹在一堆专业的摄像机和照相机中间,我们用图文快讯和直播去抢时间,用短视频和VR全景组图去吸眼球。晚上,我们把采集到的图、文、音视频素材梳理加工,用一篇融媒体深度报道给某个民生问题开药方。

  面对新花样不断的各种报道“神器”,两会团队的每个人都在学习使用新技术,特别是VR和H5的应用,让许多纸媒同行羡慕嫉妒恨。在政协闭幕那天,“洪·磊追热点”栏目推出了音频H5产品《这些委员说的真给力!》,通过大众网两微一端的推送,原汁原味的展现了来自山东的“声音”。(“洪·磊追热点”栏目记者 王磊 赵洪栋)

  访谈也要“短” 抛开套路直击“干货”

  今年全国两会,对于已参加了六年两会报道的我来说,感受最深的就是表现形式的进一步创新。

  前几年,在北京演播室对人大代表的访谈节目,采取的是传统访谈形式:或是一位代表单独谈论自己的建议,或是将关注同一话题的两位代表组合在一起,进行讨论。这样的访谈虽然可以对代表的想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但录下来的视频少则15-20分钟,多则半个小时,并不符合如今正热的手机端传播形式。

  “两会有约”通过形式创新,转变为5分钟左右、直击主题的短视频。在每期节目中,结合代表的建议或是所在行业,我们会对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话题设定一个“关键词”,让代表们围绕这一关键词谈建议、谈做法。访谈去掉了铺垫,单刀直入问问题,让代表讲“干货”。这种转变使得视频更适合手机端的传播。

  不仅内容上有创新,演播室的布置上也费了不少心思。我们将访谈的关键词写在一块小黑板上,同时对桌椅也进行了调整,既让场景变得更加有趣、活泼,又确保了播出画面的最佳效果。(“两会有约”栏目主持人 姜洋)

  团队协作是两会“新闻大战”的制胜法宝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的报道,我和同事共同负责“聆听山东”栏目,采访山东团的代表。对于我来讲,这样的任务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地方在于,采访代表并成稿的工作方式和之前的工作相比,没有太大区别。陌生在于,参加了第一次山东代表团分组讨论后,我发现,采访对象都是陌生面孔,这意味着,万一会议主持人没通报发言代表姓名,代表又没自报家门时,我就彻底抓瞎了。

  后来,一位多次上会的同事给了我两条建议,一个是利用全团会每位代表都有席签的机会,拿着代表名册挨个认人;再就是抓紧列好选题,找出相应领域的代表,晚上直奔代表房间。按照同事的建议,找到诀窍,在大会进行到后半段时,我已经可以认出山东团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了。

  除了完成文字稿的采写,前方记者还有配合多款H5产品的制作,进行音视频的录制和剪辑,以及文字脚本的制作。参加过多次全国两会报道的同事告诉我,中央领导到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历来是山东媒体两会报道的重中之重,但是今年总理下团的当天,因为我们提前准备,分工有序,没到下午6点,就把主打产品《李克强总理的山东朋友圈》发布出来了。因此,我深深地感受到,团队协作才是两会新闻大战中的制胜法宝。(“聆听山东”栏目记者 孙杰)

  “融媒体”时代的两会,更吸引人

  如果要问我在本次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我会回答:“融合”。席卷而来的融媒体时代,让两会会场成为展示各家媒体本领的“战场”,而大众网的小伙伴们也经受住了风口的冲击,依然昂扬向前。

  今年大众网两会专题“畅享中国”从设计之初就依托于融合呈现,主打的大众直播和记者品牌专栏在专题中大篇幅立体式呈现,掌上两会H5以手机屏显示,栩栩如生。在确定了主打“短视频+直播”的目标后,我又研究在首页专区呈现了GIF动图,让新闻窗口“活起来”。依托于热点新闻背后的,是每天一张图解策划,在总理记者会等活动实现了图示新闻呈现,力求以最快捷、最直观、易传播的角度打通PC端和移动端,让新闻融合呈现。

  精做适应移动端的H5等快阅读产品并不意味着舍弃优质内容,新闻的形式新颖了,专题的内容也更厚重了。在北京前方直播间里,策划选题会后是“头脑风暴”,内容除了常规呈现方式外,两会新闻在技术更迭中更新潮有趣,“融媒体”时代的两会,也更吸引人关注……(大众网两会报道前方编辑 总编室副主任 魏鹏)

  把两会新闻带到网友“朋友圈”

  “天呐,好神奇”“太有才了,以为真接到电话了”,这是朋友圈中,网友们对大众网全国两会创新H5的评价。

  新媒体不仅要新,更要快。在李克强总理来到山东团的报道中,我们决定采用“模拟微信朋友圈”的形式来展现。拿到前方记者第一时间回传的素材后,后方编辑快速反应,以第一人称形式配图整编。整个H5的设计,一字一句一图一LOGO都要仔细的排版测试,需要绷紧神经不容任何差错。在调试过程中,连去洗手间都成为奢侈,生怕出现程序或内容性纰漏。经过几十次的不断调试、修改。在总理下团的当天傍晚,H5《李克强总理的山东朋友圈》顺势推出,网友打开H5,可自动登录并获取角色,与朋友圈好友一起参与点赞互评,分享时还能自动抓取网友微信名字,新奇趣味,一度成为山东网民讨论的热点。

  为丰富视听形式,我们创意制作了“您有一个来自全国两会的未接来电”,它更像是一段广播新闻,前方记者采访中进行录音、在海量的语音素材中挑选核心发言进行同期声剪辑,再到最后串词播报合成最终语音新闻,后方编辑根据内容作图、模拟调试并最终生成版式。两天两夜的前后方配合仗,废寝忘食只为新闻内容的完美呈现,整个H5让网民似有身临其境听两会,和代表、委员们“聊家常”的体验。

  形式是美好趣味的,实现的过程却是枯燥乏味的。不过,能让作品更贴近网友们的阅读习惯,能让网友们在朋友圈中主动把我们的作品扩散传播,任何辛苦,都是值得的!(“掌上两会”栏目编辑 李泽)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