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传胜
开工建设郑济高铁、京九高铁、聊城机场,打造全域水城、推进城市水系进社区,推进大绿化体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2月21日,《中共聊城市委关于制定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出炉。大众网记者梳理了六个关键词,带您瞅瞅下个五年聊城“长啥样”。
关键词一:全域水城
推进城市水系进社区,打造亲水性、景观性生态社区
全力推进京杭古运河(聊城段)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
通过徒骇河、马颊河、京杭运河及南水北调干渠等主要河流的贯通,实现全市水城湖河库相连相通。城区在完善提升老城水系的同时,加快南部区域水系建设;推进城市水系进社区,打造亲水性、景观性生态社区,构建起“湖河相映、湖河相连、水系相通”的大水城空间格局。
实施全城水生态治理,通过河槽清淤、建闸蓄水、库河调度,调水引流、截污治污,打造生态河道。增加人工湿地的数量和面积,加强原有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改造,利用低洼地等新建一批人工湿地项目。
开展引黄沉沙区沙地治理及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市,提升雨水及再生水利用率,缓解城市洪涝多发、水源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二:大绿化体系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搞好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实施水系绿化、交通沿线绿化、城市绿化、园区绿化、厂区绿化、村庄绿化,建设一批植树造林重点工程,形成沿湖、沿河、沿路、沿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沿工业园区生态带,构建起大绿化体系,搞好农田林网建设,禁止乱采乱伐,大幅度提高林木覆盖率。
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关键词三:大交通体系
开工建设郑济高铁、京九高铁、聊城机场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将聊城打造成山东西部乃至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开工建设郑济高铁、京九高铁、聊泰铁路、聊城机场;启动聊城至德州、聊城至邯郸至长冶城际铁路前期工作;
青兰高速、莘县至南乐高速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德州至郓城高速、东阿至东平黄河大桥;规划建设东阿至阳谷至朝城、莘县至冠县至临清高速公路;改造升级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城区新四环;规划建设区域客运、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积极推进徒骇河通航、京杭运河复航前期研究工作。
关键词四:城镇化
重点建设“聊茌东”都市区
以“聊茌东”都市区为中心构建聊城中心城区,加快一体化、同城化、产城融合发展,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重点规划建设郑济高铁和京九高铁聊城站为中心的城市综合功能区,拉动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发展,形成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把临清、高唐、冠县、莘-阳协作区作为市城4个次中心,完善提升综合功能,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带动县域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五:现代农业
打造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景致农业先行区
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把聊城打造成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景致农业先行区。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三品一标”认证健康科学发展,持续打造品牌农业,建设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关键词六: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村、贫困家庭;完善扶持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到2018年,使399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41.09万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扶贫对象与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