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满庄稼的地不长草 “校长村官”王连才和他的治村之道

2016-01-12 14:22:00来源:大众网作者:孟令芳

  大众网讯(通讯员 孟令芳)“德州有个王家院,十年前回来王连才。党校校长他不干,回到村里当村官。带领村民发了财,办起道德夜校来。敬老爱幼学文化,老少爷们乐开怀!”这是在王家院的老百姓中流传的一段顺口溜。王家院是何地?王连才何许人?道德夜校又是咋回事?记者近日进行探访。

  为了赢得村民信任,王连才从带领党员干部义务扫大街开始,这一扫就是十年

  地处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天衢街道办事处新六合社区的王家院,10年前曾经是个穷村、乱村、头疼村。

  2004年4月,时任德城区委党校副校长的王连才受命回到家乡王家院担任村支书。在上任的第一天,母亲对他说:“要想让大伙儿信服你,就要真心为大伙儿办事!”王连才记在心里,他觉得村子里乱在表面,骨子里是干部没有真正为百姓办事,老百姓对党员干部不信任。

  如何重拾信任,重塑鱼水关系?第二天,他就带着村干部开始扫大街。第一次,有的人说风凉话,有的人旁观,有的人干脆骂作秀。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先是扫到谁家门口谁加入,接下来十个、二十个、三十个,后来凡是在家的男女老少都纷纷参与其中。从2009年开始,王家院村党支部干脆把每个月的15号定为党员干部义务劳动日,劳动内容也不光是扫大街,而是所有村里的重点工作。这一扫就是10年,现如今,每月到15号,王家院的义务劳动大军就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王连才心中早有定数:义务扫大街是为了重树党员干部在村民中的形象,也是为了整治村庄环境,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于是,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依托城郊和天衢工业园优势,制定了村庄发展五年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新思路,目标是把王家院及周边建成天衢工业园东北部生活服务基地。没有钱怎么办?王连才自己带头捐款3000元,左借右筹30多万元,清垃圾,填水坑,修街道,安路灯,大干一年多,村庄面貌大变样,基本实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2005年底,王家院被天衢工业园授予优化园区建设先进单位。

  从2006年开始,王家院村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先后建成村创业园,建设车间厂房3800平方米,沿街营业房6000余平方米,村办公楼1400平方米和欣王嘉苑商贸市场营业面积7000余平方米,到2009年,圆满完成了五年规划目标。

  花香自有蝴蝶来。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纷至沓来,先后有格瑞德集团、奕欣电子、同业电缆、会君皮毛、城中机电、创异教学、金田创业、博汇集团、天勤实业、华鲁德五金等十几家企业在王家院落户。村集体从零资产到超过800万元,每年集体收入超过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从不足千元到万元以上。

  2009年,王家院与邻近的肖官屯、侯庄两个自然村和欣王嘉苑小区合并成为新四合社区,王连才兼任社区书记。2012年12月,王家院村民们全部搬进了楼房。

  村民致富后,王连才又带头提倡孝道,办起道德夜校,他深信“种满庄稼的地里不长草”

  王家院家底厚实了,王家院人的腰包鼓了。可不孝敬老人、打架赌博、吵架骂人、乱丢垃圾等不良习气没有根本改变,如何让富了口袋的村民还要富脑袋,让村民文明程度更上层楼?

  “地里种满庄稼才不长草,心中装满善才不生恶。”母亲的话王连才铭刻在心。

  “养好老人就是行善积德,教好孩子就是存金攒银。”这是王连才“抓两头(老人、孩子)带中间(年轻人)”的治村思路。

  上任不久,他就在村里颁布了被称为“村规民约一号文件”的《王家院村关于发放老年人赡养补贴的规定》,在当时村里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挤出钱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补助金,每人每月30元,随着经济发展,2012年1月调整为60岁至69岁每月100元,70岁至79岁每月150元,80岁以上每月200元。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村里为全村老年人一起过老人节,腊月二十三,举行老年人团拜会给老年人过小年,并根据年龄分别发放100元、150元、200元不等的“老年人过年补贴”。

  王连才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老人都不孝敬,还能对别人好?”村里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经常看望,夏天,看看热不热,下雨房子漏不漏;冬天,看看炕烧得热不热,能不能取上暖。过节过年,给老人们送去自己买的过节礼物。2009年王家院商贸市场建成开业后,村里的老人在市场遇到王连才时,他经常自掏腰包给老人们买好吃好用的东西,有时候老人们刚刚看好要买的东西,王连才过来就给付了账。

  为了治住麻将赌博风,一次一个小伙子和3个哥们在家打麻将,让王连才逮个正着。王连才也不训斥,让他们把桌上所有的钱收起来交给小伙子的父亲,算是孝敬老人。

  为了纠正村民张口脏字、随口骂人的习惯,王连才在村里开展了“清洁口腔活动”,让孩子监督大人,老人监督年轻人……

  为了制止村民乱扔垃圾的现象,王连才在村里开展了“我们不做垃圾人,远离垃圾人”活动,他经常随手拣拾废纸、瓶子,还用手机拍摄一些村民乱扔垃圾的行为,在滚动屏幕上播放。

  王连才虽然处处带头,但渐渐地,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怎么才能让更多的村民改变根深蒂固的陋习,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师范毕业、当过6年党校副校长的王连才想到办夜校。2010年3月9日,王家院道德夜校正式开办。每周六晚上,村民们来到这里听两个小时的道德教育课,收看《幸福人生讲座》、《母慈子孝》、《弟子规》、《天下父母》等光盘。王连才亲自授课,讲解幸福生活的“标准”、“厚德积福”、“利与德”等一系列专题,他还自掏腰包复制了光盘,免费发放给村民们。为了增强课程实用性,他还邀请法官、律师作法制专题讲座,医生讲健康知识与生活习惯,理财专家讲家庭理财知识。

  “最开始,来听课的没有几个村民,打电话都不来。慢慢地,来听课的村民越来越多,现在上课,不仅房间里挤得满满当当,连窗外都站满了人。”王连才说。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王连才出资设立少儿基金,腾出自家房建图书馆,办起“四点半”学校

  王连才深知“教好孩子就是存金攒银”的道理,王家院将来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

  2004年,他主持制定给村孩子发放学习助学奖学金制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对考取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的村里孩子进行奖励,鼓励村民支持孩子上学。

  2009年5月,王连才个人出资8000元设立王家院青少年儿童成长奖励基金,随后每年个人再注资3000元,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获得优异成绩的在校学生进行奖励,对考取重点高中的孩子发放学费补贴。

  2010年,王连才把自己家的一处沿街房腾出来,建成了图书室,并当起了图书管理员。最开始,孩子们可以从图书室借书回家去看,可王连才发现效果并不好,因为有的孩子把书借回去半年都看不上几页。于是,王连才规定,孩子们只能在图书室看书。在图书室,王连才陪着孩子们看书,为他们解答不懂的问题。每到暑假,来图书室看书的孩子特别多,王连才几乎每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并开设暑假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班,指导他们学习,还教导他们懂孝道、明礼节、讲文明的道理。

  在德州,小学一般在下午四点半放学,而家长下班时间要晚一两个小时,这段时间孩子该去哪儿?成了让许多家长头疼的“四点半难题”,也是王家院以及新四合社区居民的难题。在王连才的倡导下,今年初,王家院成立“四点半学校”。所谓的“四点半学校”,即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为一些家长还未下班的小学生开设课堂。村里利用“道德夜校”作为“四点半学校”的教室。平时由王连才和退休教师郭士军、退休干部郭士民3个人轮流管理。“学生们先做作业,做完作业之后看课外书,每周五的时候,我们会举办一些有意思的读书会、故事会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这既培养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也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郭士军说。

  王连才常说“知识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个是读万卷书,一个是行万里路”。为此,王连才经常带领孩子们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活动,清理村庄环境、到社区帮助打扫楼道、拣拾垃圾,“小带老”帮助家长割除陋习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每到暑期,王连才组织孩子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2010年暑假,组织到青岛海滨开展“放开胸怀,亲近大海”的主题活动,2011年到北京开展“九达天衢、梦想北京”文化之旅夏令营,2012年到泰山开展“崇儒寻宗、登高望远”传统文化夏令营。

  道德夜校润物无声,娃娃教育春风化雨,王连才激发每个人道德正能量,王家院向善向好蔚然成风。

  如今,在王家院,看到地上有垃圾,3岁的孩子都会拣起来。物业的保洁员只负责小区内道路的清扫,楼道内的卫生都是村民们自己打扫。村里赌博、打牌的没有了,不孝敬父母的没有了,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了。每年年底,都评出村庄道德模范,获得“好婆婆”、“好媳妇”、“五好老人”、“五好村民”、“五好少年”、“优秀青年”、“五好家庭”称号的越来越多。

  2011年初,王家院村拉开了旧村改造的序幕,回迁楼建设涉及70户村民70处平房的拆迁,自3月5日晚开群众大会动员到12日全部拆完,用时6天半。去年12月20日,原王家院村旧村拆迁,169处平房的拆迁仅用了5天半时间。被地方媒体总结为“拆迁零震荡”的王家院模式。

  “办事公道人心聚,心底无私天地宽。”78岁的老人郭金荣说,王连才和村“两委”干部,个个都有一颗公道心,不谋私利,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干活、出力时冲在前面,遇到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时,又让利于民。村民入股集资建设的市场对外出租时,村里首先考虑保证股民的分红收益;村民回迁上楼时,村里首先考虑让60岁以上的老人住得方便;村里作出发展决策前,每次都会深入走访全村群众,反复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研究,最后通过全体村民大会举手表决。

  “党员干部带头干好事,村民才能一呼百应;党员干部带头传递正能量,歪风邪气、陈规陋习才会没市场。”王连才说。2013年,王家院所在的新四合社区被命名为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并获评“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王连才也先后荣获首届德州市“百佳孝贤”和德州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四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邻里和睦,楼净路洁民风好;婆媳相敬,父慈子孝家业兴。”这幅对联成为王家院和新四合社区的真实写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乐涛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