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谷木雕 走进王传成和他的木雕世界

2019-12-26 09:22: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阳谷12月26日讯(记者 马庆帅) 木雕,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在古代,其木雕产品从民间的生活器具到皇室贵族、达官贵人陈列珍藏的工艺品,到当今社会,木雕产品以流溢着文化艺术魅力,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谷木雕的第八代传人王传成先生。王传成今年65岁,儒雅朴实,平易近人,有着老一辈匠人独特的气质,现为国际木文化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家具协会会员、山东省手工艺制作大师、山东省优秀文化人才,并著有《木文化简谱》一书。

  木雕大家 家族传承

  王传成的阳谷木雕展览馆位于阳谷县汽车站北临,走进馆内,空气中弥漫着特殊的木香。在陈列室内,记者看到了许多用香樟、楠木、檀木等由名贵木材雕刻成的各种木雕作品,包括反映历史文化的摆件、屏风、人物、鸟兽等工艺品,这些作品造型各异、形象逼真、精雕细琢。

  阳谷木雕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王先生从自己的家谱开始谈起,还原了二百多年来阳谷木雕工艺“传承、发展、创新”的历史,也展现出了他从一名“工匠”到“大家”的非凡人生历程。

  据王氏家谱记载,王家十五世王粹含“精书画善雕刻,才华横溢”,娶衍圣公府孔昭辉长女为妻,光耀门庭;十六世王凤成善书法篆刻,好诗文;十七世王体起“为文尚气骨”;十八世王建寅入国子监太学生,五品员外郎,精书画,善篆刻,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十九世王思温喜文尚艺,乡亲邻里有求必应;二十世王梦岭是“细木匠”,在战乱的年代,所作雕花嫁妆、月饼模、火烧模、花线板等仍有一定市场;二十一世王忠玲,王传成的父亲,少年精木艺,抗日战争时期雕刻抗日宣传版画,宣传抗日思想,上世纪五十年代雕刻过合作化题材的宣传版画;六七十年代,王传成在10多岁时,凭着木雕世家的熏染和独特的悟性,相继创作出毛主席像、鲁迅像、样板戏剧照等作品,让当时的人们看到了王氏木雕的魅力和价值,八十年代,王传成对王氏木雕工艺进行了重新挖掘整理,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王氏木雕工艺品、雕刻家具等,屡获大奖,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文化底蕴 精雕细琢

  “艺术是文化的结晶,传统的阳谷木雕是由文化派生出来的,没有文化就设计不出好的图案。雕刻人要研究被雕刻的对象,对其时代特征、历史背景,精神内涵都要准确把握。”几十年来,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捧书研读。精读《中国古版画》、《中国木雕工艺》、《宋代营造法式》、《工艺美术史》等;涉猎《世界雕塑大全》、《历代画谱》、《美术大全》、《古建园林》等书籍;文史哲方面,《二十四史》、《四书五经》更是他的必修课,也正是王传成熟读群书,真正让他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刀’如有神”的境界。

  “雕刻孔子,就必须研究孔子思想。以往我们传统认为孔子是教育家,思想家,而我认为孔子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改革家、军事家、外交家、艺术家……堪称‘十大家’。孔子表现大同思想的理念,比西方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早了2300多年。这在史料中都是有据可凭的,所以我创作了木雕作品《匡世孔子屏风》;这个‘九凤图’,是我早年的作品,当时我在雕刻九龙图,想到为什么没有九凤图呢,便去各大图书馆找相关资料,从各种古籍中找到关于凤凰的记载,创作了这幅‘九凤图’,为女性在木雕艺术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走进木雕展厅,王传成便与记者讲述起了他木雕创作背后的故事。王传成神采奕奕,看得出他对这份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他的作品《匡世孔子》、《亚圣孟子》、《兵圣孙子》、《九凤图》等一面面高大的雕刻屏风流彩溢,《千秋阳谷》、《东昌英贤》、《多山多水多圣人》、《齐鲁圣迹图》、《古阿井》、《挂剑台》、《迷魂阵村》一方方精致的木板刻画人活景动,《一百零八将》的一幅幅壁画英雄雕刻细腻、惟妙惟肖。

  继承传统 发扬光大

  王传成告诉记者,阳谷木雕讲究精细,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从设计、选料、开料、木工加工,到雕花、组装、打磨和上蜡,一样都不能少。在园区内,记者看到工具桌上毛坯刀、修光刀等物什儿满满当当,不下几十种。”工具是雕刻艺人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侣,工具齐备,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炼洒脱,清晰流畅,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王传成也有自己担忧,传统的手工木雕雕刻技艺难与机械化雕刻制作形成竞争力,使其面临生存空间狭窄的困境,也让他对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担忧越来越深。“一个木雕工至少要三四年才能出师,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坐得住这个板凳。”王传成说,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求城市生活,愿意外出打工挣钱,很少有人在学习木雕技术。

  不过,令王传成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儿子也喜欢雕刻艺术,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帮助他发展木雕技艺。阳谷县政府也积极扶持该项技艺,并批地20余亩,用于传统美术向文化产业转化。王传成创办了“阳谷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激发年轻人对制作民间工艺的兴趣,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让木雕后继有人,也希望能多收几个徒弟,让“手艺”传承下去,使阳谷木雕发扬光大。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刘彦芬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