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日报》:开发区开启百姓幸福密码

2017-03-15 15:58:00 来源: 聊城新闻网 作者: 赵宏磊
  民生优先,是开发区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
  2016年,开发区所有贫困户达到脱贫条件,7个省定贫困村摘帽;“全面改薄”工程投资1.2亿元,校舍建设开工7.5万平方米、竣工6.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支出资金占比均为全市第一;弱势群体帮扶救助、慈善救助贫困学生覆盖面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一张张有温度的民生答卷,汇聚成触手可及的幸福。
  开发区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着手,从就业、养老、扶贫等多个方面落实民生工程,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开启了百姓幸福密码。
   搭建双创平台 让就业者有岗位、有作为
  “参加培训还真管用,如今足不出户就能挣钱。”家住蒋官屯李行村的刘女士,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如今足不出户做起了微信生意。
   刘女士所说的培训,是汇通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专门为被征地农民举办的,这也是开发区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的一个缩影。让受培训者自己“点菜”,做到学有所用、用之有效,开发区技能培训有的放矢、分类施教,采取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培训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提高培训者的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6+1”双创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投入使用30余万平方米、新引进小微企业1075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双创”发展平台的搭建,让创业者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分别被认定为首批省级青年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业辅导基地,开发区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工业电商示范县”。
  放眼开发区,创业创新活力尽情迸发,无数就业者、创业者梦想的种子正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提升保障标准让群众有所养、有所医
  “上个月存折里一下子多出了573元钱,以后生活更宽裕了!”东城街道大顾村村民顾延庆小心翼翼地把低保存折揣进了自己怀里。
   2016年7月开始,开发区被征地年满60周岁的农民“被征地养老金”陆续发放到位,给失地者吃下“定心丸”。自去年1月起,开发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敬老院工作经费、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都有了大幅提高。“听说大医院专家来坐诊,我陪老人来调理调理。”3月7日,蒋官屯中心卫生院10多位患者等待挂号,正在排队的张大娘说。开发区大力实施“全民低成本健康工程”,实现了对公共卫生集中管控和初级医疗有效监管,有效提高开发区“新农合”和基本药品的管理科学性和精度,优质、高效、低廉、便捷的服务,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青睐。保障体系的完善,让广大群众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去年以来,开发区对全区城乡低保、孤儿及单亲家庭考入本科的应届新生全部发放慈善救助金,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均实现快速增长,让老百姓“有所养、有所医”,群众的幸福指数步步提升!
  全力扶贫攻坚让贫困者摘穷帽、栽富苗
  “3亩多地流转后,一年收入四五千,我们老两口再干点零碎活儿,又多挣几千块!”2月15日,开发区广平乡王楼村贫困户王敦召兴奋地说。
  2016年,开发区全方位推进“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扶贫模式,构建了定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专项扶贫、金融扶贫等五位一体的扶贫“大格局”,全区所有贫困户达到了脱贫条件,7个省定贫困村实现了摘帽,初步完成“决战一年、全部脱贫”目标。
  ——企业下乡,建立“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扶贫模式。建立扶贫开发基地,发展绿化苗木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扶贫开发示范基地流转土地3856亩,带动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收入与务工收入“双增收”。
  ——创新模式,最大限度提高产业扶贫效益。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在北城办事处3个省定贫困村集中建设了光伏扶贫基地,光伏扶贫和乡村旅游等扶贫项目积极推进。
  ——金融扶贫,破解插花村贫困户脱贫难题。开发区发动企业,利用金融扶贫政策贷款,发展园林绿化等产业,每年给予插花村贫困户不低于3600元的相关帮扶,帮扶期限不少于2年,直至贫困户稳定脱贫。
  ——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脱贫攻坚工作齐头并进。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贫困村公路23公里、硬化胡同15万平方米,同时改造危房109处、改厕1260户。
  一项项扶贫行动,宛如冬日里的一缕缕阳光、一团团篝火,照亮和温暖了开发区广大群众的心!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