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中心城区将新建15处公园绿地

2017-03-07 10:48:00 来源: 聊城晚报 作者:

  3月2日,记者从市“创森”办公室了解到,刚出炉的《山东省聊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以下简称《规划》),在分析聊城市城市森林建设成就、本地资源条件、与国家森林城市指标的差距、存在的问题、用地潜力等基础上,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围绕聊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着重做好“水、绿、洁”三篇文章,遵循“江北秀美水城,宜居森林聊城”的建设理念,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建设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心、一环、两带、多园”。   

  城区布局“一心、一环、两带、多园”

  《规划》以2015年为基准年,建设期限为2016年—2025年,分三期进行。其中近期为2016年—2018年,中期为2019年—2021年,远期为2022年—2025年。规划期内在聊城中心城区进行城市道路绿化、环城防护林景观林建设、河流带状绿地建设,形成城市森林网络骨架支撑,将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连接成有机整体。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建设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心、一环、两带、多园”。

  “一心”:指中心城区内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融合地方历史文化加强东昌湖湿地公园内生态文化的建设,完善健身游憩步道及其他基础设施,将东昌湖打造成为中心城市“绿心”。

  “一环”:指制约城市线性扩张、起到隔离和防护作用的环城林带,规划由S706、S316的通道绿化构成,建设成为环城防护景观绿带,在注重防护、隔离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建设片状休闲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两带”:指城区内由京杭大运河、徒骇河及沿河两岸的带状防护、景观休闲绿地组成的城市发展带,打造成为连接城市和郊区的重要生态廊道及市民亲近湿地、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多园”:指城市内的人民公园、九州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片状或块状的街区游园、单位附属绿地、小区绿化等,是城区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生态防护、景观美化、休闲游憩、文化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

  城区规划期内将新建15处公园绿地

  记者注意到,《规划》根据聊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心城区现有的公园、绿地将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游憩的需要,应进一步增加绿地面积,提升绿化覆盖率,新建、改建一批高标准的公园、游园、街区绿地等,平衡绿地分布;提升小区、单位等附属绿地;与城市主干道及街道绿化、环城防护景观林带、水系绿化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

  结合旧城改造,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改建和扩建,完善基础设施,补植、更新部分乔灌植物;在新城区建设中,通过科学布局新建公园绿地、游园和街区绿地,平衡城市绿地分布,能基本满足市民出行500米有休闲游憩绿地,进一步完善公园基础设施,提高景观效果。适当增加雕塑、艺术小品、宣传栏(牌)、石刻、树木标牌等,以反映聊城市独特的自然、历史与人文文化。公园绿化应保留原有长势良好的植物,补植、更新观赏价值较高且不易受病虫害影响的乔、灌木,按照近自然的模式进行植物配置和养护管理。树种以银杏、国槐、雄性毛白杨、垂柳、紫薇等为基调树种,采用乔灌草立体配置,构建结构合理、健康稳定的城市公园绿地。

  近期规划建设的中心城区主要公园绿地有:改建凤凰苑植物园一期(松桂大街北、水城大道东),完善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新建九州洼湿地公园(长江路南、中华路东)、古城区小西湖(古城区西南角)、周公河湿地公园一期(周公河南、卫育路东)、翠竹公园(向阳路东、财干路南)、西郊公园(西关街南、城源路东)、依绿园(古城西北角);中期改建人民公园(花园路),新建莲湖公园(高速公路南)、金龙湖公园(徒骇河南、水城大道东)、文苑公园(柳园路东、文化路南)、西姚公园(益民胡同东、振兴路南);远期新建樱花园(纬三路南路、二干渠西)、绮园(古城东北角)、撷翠园(卫育路东、电大路南)、傅氏公园(水城大道西、凤城街北)、玉皇皋公园(小东关街北、花园路西)。

  市域“一心、一轴、三网、七区、八场、多点”

  《规划》根据聊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生态格局、城市发展趋势等因素,结合森林资源、湿地资源以及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确定聊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市域空间布局为“一心、一轴、三网、七区、八场、多点”。

  “一心”:指以市中心、各县(市、区)中心、各镇中心、村中心为森林城市建设的中心区域。规划在各县(市、区)中心城区建设高标准的城市公园绿地、城市道路绿化、城市环城林带建设、城市水系廊道建设等,并结合聊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城市生态文化建设;在各镇、村建设各具特色的森林文化小镇、森林生态小镇。从而实现以市中心、县中心、镇中心、村中心为主体的森林城市体系。

  “一轴”:指以贯穿阳谷县、东昌府区、临清市的京杭大运河为生态景观轴,通过大运河沿岸防护景观林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开发、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形成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的主轴线,从而带动大运河沿岸各县、镇、村的森林城市建设。

  “三网”:指主要通过城市森林网络建设工程,对市域内的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进行高标准绿化,将各县、镇、村有机连接起来,充分发挥森林网络的景观和生态功能。通过“三网”建设,形成“林田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连”的森林生态网络,构成比较完整的森林城市生态系统。①水系林网:对黄河、马颊河、漳卫河、徒骇河等境内的主要河流,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形成多层次的综合水网防护林体系,发挥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少水土流失、护岸、护库、护渠的作用。②道路林网:在铁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以及县、乡、村级道路两侧,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选用能够净化汽车尾气,除尘降噪作用强,既能稳固路基又能美化环境、增强行车安全的树种,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建设,重点抓好新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两侧绿化,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生态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绿色景观网络。③农田林网:在基本农田周围以路、沟、渠、堤、宅边为骨架,营造农田防护林网,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作物丰产稳收。

  “七区”:指聊城市下辖的临清市、茌平县、高唐县、冠县、莘县、阳谷县和东阿县七个市、县城区内城市森林建设,包括城市公园建设、城市道路绿化、城区内水系绿化等,大力改变城市风貌,改善各城区人居环境;并结合各市、县的文化传承,通过不同的方式,塑造各市、县的城市森林生态文化内涵。

  “八场”:是指以市域内八大林场为建设重点,通过对林场的提升、改造,促进市域内的林业发展,从而带动周边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生态公园以及乡镇、村庄的人居环境建设。八大林场结合自身条件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休闲体验基地、生态旅游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林场。

  “多点”:指市域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苗圃、经济林基地、美丽村庄等。因面积相对较小,多呈点状分布。应以这些点状绿化空间为亮点,打造野生动植物良好栖息地和市民理想休闲地,并通过道路、水系进行有机衔接,逐步形成片区化、层次化的绿化空间,最终实现区域绿化效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