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李集的黄瓜甜又脆 隔着院墙都能闻到瓜香

2018-06-11 14:47: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侯晓

  李集村村碑。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据介绍,高唐县古河镇李集村种黄瓜的传统由来已久。随着种植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户开始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村北有两通石碑,为李玉带烈女碑,同治皇帝御封“坤元正气”四字。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大众网记者 侯晓

  在高唐县固河镇,有一个村庄叫作“李集”,位于高唐县和禹城市交界处,徒骇河北岸。看上去,村庄名字并无特别之处,早年间却远近知名。为何?原来,李集村曾有家家户户种黄瓜的传统,而且他们村的黄瓜香甜可口,方圆百里内无人不晓。为此,直到现在,十里八乡的人都叫它“黄瓜李集”,或者“黄瓜李”。

  看来,“黄瓜李”种出的黄瓜绝非浪得虚名。究竟名气几何?这里头可有说道了。李集村不少老人都说,自明清时期,李集就有种植黄瓜的传统,家家户户都种。75岁老人李天明这样形容,“俺们李集的黄瓜甜又脆,咬一口,隔着院墙都能闻到香。”李集村党支部书记李延国也说,吃一根黄瓜,过半晌打个嗝,满嘴还是黄瓜香。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在李集村口口相传,虽说稍带夸张的成分,但村民都很津津乐道。不过,接下来李延国的一段回忆可信度就高了不少。据李延国讲述,前些年,每逢黄瓜成熟时节去赶大集,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不少小贩打着“黄瓜李”的旗号卖黄瓜。经询问,他们并不是李集村人,都来自周边乡镇。

  “看见了吧!俺们李集的黄瓜早就有了品牌优势了!”李延国打趣道。直到今日,李集村仍保留着黄瓜种植的传统,而且随着种植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户开始采用冬暖式蔬菜大棚,同时,蔬菜种植品种开始呈现多样化,不仅有黄瓜,还有西红柿、豆角、芹菜等大众蔬菜。据统计,李集村现已建成蔬菜温室大棚114座,扶贫大棚6座。

  一年前,村民李风井还在外地打工,每年收入不过三万元。回乡后,李风井盖起了三座蔬菜大棚。“一个大棚年收入差不多五万块钱吧!辛苦是辛苦,比打工强多啦!”李风井看上去心情不错。据了解,李集村从2014年开始普及蔬菜大棚,最初是由少数村民自发启用,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队伍中,开始走上致富的道路。

  方才说的是李集村与黄瓜的渊源,除此之外,李集村另有三座清代石碑值得一看。在村南田间,有一块字迹模糊的墓碑。据李延国介绍,这是一块清代石碑,至今保存完好,从可辨识的字迹推断,此碑立于康熙年间。另外,碑前有一课珍贵稀有树木——柘树,两者没有太多关联。据传,柘树于立碑前就已存在,距今也有数百年时间。

  在李集村偏东北方向,有两座清代拱形石碑,为李玉带烈女碑,清同治十二年(1873)所立,坐北朝南,均为青石质,形制相同,分东西两侧立于砖修的碑楼内,右侧碑上方横书“坤元正气”四字,下方楷书阴刻碑文,内容记载了李玉带的生平,左侧碑正面楷书阴刻捐款立碑人姓名。2014年,两座石碑被列入聊城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李玉带是何人?为何英年早逝?结合碑文记载内容,李延国讲述,李玉带是本村一名少女,年轻美貌,当时高唐一带有捻军作乱,见李玉带貌美,强行将其拖上马,少女不堪其辱,誓死不从,当场挥刀自尽。清政府平定捻军后,为颂扬李玉带不畏强势的忠烈精神,同治皇帝御封其“坤元正气”称号。

  注:捻军(1853年——1868年)是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两者互有联络。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