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png'

东阿印记(3)陈宗妫: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2019-09-21 13:00: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迟晨 张钰莹

编者按:

  东阿县位于山东省西部,隶属“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山东省聊城市,总面积729平方公里,人口40万,辖10个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东阿春秋置邑,秦朝设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阿胶之乡、中国喜鹊之乡、中国杂技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

  东阿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人文始祖仓颉、战国名相晏子、明代帝师于慎行、苫山刘家一门三进士等载入东阿史册。才高八斗、七步成章的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植曾封东阿王,并创作了“鱼山梵呗”,使东阿鱼山成为中国佛教音乐发源地而享誉海内外。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曾经的人文印记,这些珍贵的印记浓缩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发展。为发掘东阿人文根源,助力城市人文发展,即日起,大众网特别推出一档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东阿印记》,在往事中诉说东阿历史,在现实中描绘东阿发展,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东阿,爱上东阿。

陈宗妫故居。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迟晨 摄

 陈宗妫故居于2014年被列入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迟晨 摄

石碑上写着陈宗妫的生平事迹。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迟晨 摄

陈宗妫故居于2015年5月被列入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迟晨 摄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迟晨 见习记者 张钰莹

  滔滔黄河岸边,巍巍曲山脚下,官路沟畔,绿树掩映中有一个原生态村落——青苔铺。在青苔铺村前街有一组典型的鲁西民居,民居簇拥着一座巍峨壮观的用青砖砌成的二层住宅楼,这里就是清代光绪年间财政大臣陈宗妫的故居。

  据东阿县志记载,陈宗妫(公元1854年~公元1922年),原名建中,字麓宾,东阿人。德宗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中举,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及第。初任户部主事,补福建司主事,升山西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度支左丞。

  陈宗妫任职之时,正值外侮频至,国家日弱,王公亲贵贿赂公行,国事日坏,政局极为不稳定。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七月底,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幕僚西逃长安,陈宗妫冒生命危险,留守北京。当时的京城局势动荡,但陈宗妫却极为冷静。同年十月,陈宗妫奉诏赴长安。当时慈禧和各大臣正为找不到赋税及财政征收册籍左右为难,问及陈宗妫均能对答如流。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奏谓:“天下财政在陈部郎中一人胸中”。翌年九月回京,由河南巡抚于荫霖保荐,以四、五品京堂候补,加二品衔擢升。

  陈宗妫常说:“不患国之不富不强,患人之不廉不耻。”他经手银两无数,却始终一尘不染。回家奔丧之时,被户部尚书张百熙专电调京,委派调查南方几省财政,并于上海开办国家银行。创办银行期间,甚至拒领应得的车马费,耿介清廉之声,闻于朝野。

  据青苔铺村主任刘立更说,陈宗妫的一个侄儿曾进京要钱置买田产,他问侄儿:“每天吃几顿饭?”其侄回答:“吃三顿。”他笑着说:“还买地干啥,想吃四顿饭吗?”陈宗妫分文没给,就把侄子打发回家了。他还告诉家里人,要时常周济乡邻,怜恤穷人。并让家人在自家的柴草垛旁边,常年放着把三齿耙,本村和邻村的乡亲没柴烧的时候,可以随便取用。

  陈宗妫虽然在京身居要职,可他从不滥用职权,居官自傲。而是严以律己,克勤克俭。他生活简朴端庄,每年要家人给他做两双布鞋捎去,表示不忘过去的艰苦生活。回乡探亲时,车马轿骑到葛集(离家乡青苔铺约一公里),都是弃轿步行进村,和家乡父老亲切问候,热情攀谈,从不摆当官为宦的架子。刘立更介绍,陈宗妫把节省下来的俸禄,给本村盖起了一座小学。辛亥革命后,他在北京将自己的私蓄悉数捐赠给了国家财政学堂,自己则过着布衣粗食的清淡生活。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刘彦芬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