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茌平区:沧桑巨变七十年 勇立潮头再出发

2019-09-10 17:5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郑兆雷

  作者:郑兆雷

  70 年时光荏苒,茌山平陆发生怎样变化?  

  茌平的回答, 精彩而实在。昔日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乡僻壤,硬是连续 9 年跻身全国百强,去年跃升至榜单第67 位。 

  数字对比更是了不得:1949 年粮食亩产只有68.8 公斤 ,2019 年初亩产超过 1 吨;1949 年全县生产总值不过 1800 万元,2019 年初为 486.8 亿元;1949 年财政收入仅175 万元,2019 年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 29.14 亿元…… 

  沧桑巨变七十年,勇立潮头再出发! 

  这片秦时置县的沧桑厚土,这片刚刚撤县设区的发展热土,正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乡村之变 

  从“闯关东”到“棚二代” 

  80 岁的贾寨镇耿店村老支书耿遵绪永远忘不了小时候的饿与冷。吃过地瓜干、窝窝头、树叶树皮、野菜团子……睁开眼就找吃的,可肚子总是填不饱;冬天,土坯房透风撒气,屋里水缸能结冰,人在被窝里冷得直哆嗦。因为穷,村里100 来户,有二三十户“闯关东”混饭吃。日历翻转,今天的耿店已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鲁西小寿光”,800 多人的村拥有700 多个温室大棚,户均4 个棚,人均纯收入3 万多元,不仅本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村种菜,外地媳妇女婿也争着往村里“飞”,靠种棚菜楞把“棚二代”做成乡村振兴品牌。让耿店人改天换地的正是新中国的成立。1950 年春,土地改革全面完成,9.3 万少地无地农户拿到土地证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土地改革后,农村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兴修水利、改良土地, 农民热情高涨,希望的田野上出现更多辛勤的背影。眼下的菜屯,不仅有绿色林海,还有树杈上“长”出的木材产业。这离不开菜屯镇前身——东风人民公社当年栽下的“摇钱树”。因为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成绩出色, 1958 年,东风人民公社得到了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的国务院奖状。全省最早包产到户的新闻报道也在茌平。1979 年秋天,博平公社杨庄村支部大院内,算盘珠噼啪作响“。杨成海,2209 块”,村支书宋怀友大声喊出这个数字。当新华社记者李锦用镜头将这个历史瞬间定格的时候,杨成海连同杨庄一同被载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被赞为“继小岗村之后的又一包产到户的典型”,后收入《大转折的瞬间》一书,成为农村改革永恒的见证。35 年前,茌平又一次轰动全国。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阅读新华社《山东茌平县下力气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素质》的报道时批示:“这种材料,经过核实和略加改写,要公开报道。《人民日报》要加强报道,报道本身就是指导。”媒体报道很快掀起高潮。1984 年1 月30 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以《发挥政策威力,实现科学务农》为题作了长篇报道。随后,《瞭望》《大众日报》也相继推出重磅报道,推动了全国科教兴农,也鼓舞了茌平人民。这一年,茌平县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全县45 万亩棉花再获大丰收,全县向国家交售皮棉4.5 万吨,跻身全国棉花百强县。进入新时代,黄土地上的“科技味”越来越浓“,汗水农业”悄然变成“智慧农业”。在韩屯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深松深耕、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实现集成应用,小麦、玉米亩产分别达到 735 公斤和902 公斤,田友江凭借小麦亩产826.19 公斤的“高产记录”夺得“鲁西粮王”;在菜屯镇山东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车间,来自美国加州的鲈鱼喝着马颊河水自在畅游;在肖庄镇小高村汇富农牧有限公司, 肉兔实现“四个同期”(发情、配种、产子、出栏)流水线养殖,14 个人养了 10 万只兔 ……与70 年前相比,农民已变成一份体面的职业。耿店村从2007 年起陆续建起育苗场、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合作社,村民从买苗到卖菜,都不用出村;村民住进楼房,通了暖气、有线、网线,还有农家书屋、健身广场、卫生室等,条件不比城里差。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耿店“棚二代”以来,茌平充分激活 人、地、钱等资源要素,不断加快乡村振兴 步伐。启动建设了“棚二代”科技示范园, 稳步推进美丽乡村、乡村田园综合体、新时 代文明实践中心、“四好农村路”等建设,成 功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主要 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平安 农机”示范县,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 “70”“80”“90”后们开始勇立潮头。 田野多了“棚二代”,乡村振兴有力量!  

  工业之变 

  从“零工业”到“强工业” 

  看茌平工业,信发不能不看。走进信发集团下属的华宇有限公司, 厂区中央的“循环经济示意图”勾勒的“信发铝电航母”格外抢眼:位于核心处的是氧化铝厂、电厂、电解铝厂,周边分布着矿石厂、碱厂、钾肥厂、电石厂、聚氯乙烯(PVC) 厂等等,之间用箭头标注业务流程。70 年砥砺奋进,信发集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最初装机容量1500 千瓦时的小火电厂发展成为集发电、供热、氧化铝、电解铝、碳素、氟化盐、冰晶石、岩盐、烧碱、石灰、电石、聚氯乙烯、煤炭开发、铝深加工等产业于一体,所属及控股企业达到72 家,总资产1860 亿元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时光回到1949 年,整个县城仅有自行车修理、裁缝等10 多家手工作坊,堪称“零工业”。1956 年,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组成合作社营工业5 家,公私合营1 家,手工业社(组)87 个,工业企业开始逐步发展。制药厂、味精厂、食品厂、麻纺厂、化肥厂相继建立……为了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信发集团前身茌平发电厂在1975 年诞生。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靠着特有的闯劲和吃苦耐劳的品格,茌平人硬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跨越发展之路。信发是茌平第一家利税过亿元的企业,是全国同行业第一个实现“铝电双赢” 模式的企业;过去只会做大输液的制药厂, 现在已是能生产心脑血管用药、抗感染药、麻醉药的大型综合制药企业;刘先斌将破产边缘的县毛巾厂做成了闻名全国的金号集团……进入新时代,担负新使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茌平县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以创新驱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发展目标。中钢研碳化硅、信力源超薄电子铜箔、新世纪物流有限公司智慧物流、清华易迈、千岛山庄养老项目……一批以信息经济、智能制造、物联网、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从1949 年的83.3:11.1:5.6,调整至如今的 5.4∶65.0∶29.6。2018 年,茌平百强县排名进位提升至第67 位的同时,全国工业百强县也进位提升到第81 位。茌平在续写新的创业史!  

  动力之变 

  从“富起来”到“强起来” 

  无资源、不沿边、不靠海,促使茌平人不断抢抓“机遇”:全省第一批改革开放试点县、第一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县、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敢于“吃螃蟹”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催生全省第一批“改制”企业、第一批结束“皇粮国税”的农业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 人 口 城 镇 化 率 分 别 达 到 53.77% 和 38.21%。要想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改革须臾不能停步。1984 年,茌平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3 年,茌平成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9 个改革开放试点县之一;2000 年,承担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任务;2005 年,杜郎口中学农村教改轰动全省;2014 年试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2017 年启动农村地区供暖试点……改革不断拓展。以“放管服”改革为统领,茌平撬动重点领域改革,一子落、满盘活。2012 年,茌平将原有58 个行政主体缩减至42 个,成建制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2014 年,向社会公布《茌平县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2015 年,取消4 项、“冻结”9 项行政审批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2018 年,行政审批局挂牌,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今年,茌平以“一次办好”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不见面审批”,梳理889 项“一次办好”清单, 绘制完成1854 项事项的办事流程图,完成1854 项事项的标准化规程和办事指南,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已达99%以上,“模拟审批”让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茌平的改革,还体现在社会其他各个层面上:种了一辈子地的博平镇贾马村肖光举做梦也想不到,老了老了却享受到每月110 元的“退休金”;一场大病,让乐平铺镇后 王屯村王华峰差点掉进“穷窟窿”,而 2 万元的大病补偿金,让笑容又回到全家 人的脸上……目前,茌平在医疗、教育、文化体制等关乎民生福祉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创新、改革。深化改革的同时,茌平开放的大门也越敞越大。“走出去”的信发,先后取得印尼、斐济、澳大利亚三个国家5400 平方公里的铝土矿勘探开采权;金号织业、德通交通器材相继在在美国设立分公司。开放,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70 年开放进程,茌平产品出口市场扩大到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度融入“一 带一路”建设,利用“两种资 源”开拓“两个市场”的能力 持续增强。进出口总额由 1978 年的 125.5 万元人民币扩大到近10 亿美元。回首来时路,日月换新天!未来的茌平,将抢抓撤县设区的新机遇,培育壮大新动能, 秉持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努力干在实处、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行!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