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外来户”眼中的茌平耿店

2019-09-03 14:32:00 来源: 聊城日报 作者:

  一大早,全国人大代表、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准时出现在村委会办公室里。  

  “耿书记,听说村里打算在南边园区里再打一眼备用井,什么时候动工啊?”“耿书记,咱们小区大门设计方案已经做好了,你看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短短半个小时时间里,打井队、小区施工队负责人先后来找耿遵珠,分别向他咨询耿店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小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有关情况。耿遵珠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并与他们共同研究有关施工方案。 

  其实,这些工程可以交给有关公司统一运作,耿遵珠完全不用过问,但是,耿遵珠却不这样想,“就拿村里的育苗棚升级工程来说吧,一开始委托第三方进行招投标,结果要价700万元。根据以往经验,我们感觉这个价格明显偏高,后来我们自行招投标,来自德州的一家公司以357万元的价格中标,村里节省了近一半的费用。” 

  去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耿店村通过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吸引青年人返乡创业的做法进行了肯定,并称赞耿店村为“鲁西小寿光”。

  耿店村几百座成方连片的蔬菜大棚把耿店村的新农村包围了起来 

  耿店村就此闻名全国。一年多以来,为了把耿店村打造成为鲁西乡村振兴的样板,在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的积极争取之下,耿店村有了源源不断的建设资金。 

  为了让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耿遵珠没少操心。例如村里打备用井,根据相关招投标方案,每口井预算需要8万元,耿遵珠认为价格太高,把打一口井的价格压到了最多花3万元。 

  “斤斤计较”的耿遵珠让不少“外来户”很不适应,但在村民眼中,“会过日子”才是他们熟悉的“耿书记”。

耿店村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舒适的新楼房

  耿店村绿冠蔬菜专业合作社育苗场,耿遵珠在大棚内查看辣椒苗的长势

  耿店村自1996年开始发展蔬菜大棚。20多年来,蔬菜大棚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第六代,耿店村群众依靠“扣棚”纷纷走上了小康路。村民们不仅从小土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而且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在做大蔬菜产业的同时,耿店村的“家业”也越来越大。村里建了文体大院,改造了电网,陆续建成了茌平区第一个村级敬老院、第一个村级殡仪馆、第一个村级公墓等公共设施。 

  这些年,耿店村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外来户”多了。他们对耿店村的发展变化有着更加客观的认识。 

  崔广丹是耿店村的“外地媳妇儿”。她是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头些年和丈夫在杭州一家汽车厂打工。前年返回家乡“扣棚”。在家‘扣棚’不比在外打工收入少,而且还不耽搁照看老人和孩子。”据了解,除了种菜收入,崔广丹还在村菜市场结算室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眼看着村里高标准规划的小学和幼儿园即将破土动工,崔广丹心里更踏实了。“村里硬件环境越来越好,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外地的女孩子嫁到耿店村来!” 

  苗学生是贾寨镇苗庄村人,同时是耿店村大棚的一名“大管家”。他每天都会准点来耿店村上班。“进入7月份后,棚里辣椒产量下降,应该考虑拔秧了。”大棚里什么时候拔秧、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焖棚、什么时候栽苗,苗学生掌握得一清二楚。苗学生负责管理耿店村的6座大棚,每月差不多能领3000元工资,他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和苗学生一样,在耿店大棚打工的周边村的人很多,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而且收入也很有保障。 

  王药包村村民贾宝建在耿店村承包了一家饭店,生意十分红火。“今天有给孩子过生日的,至少10桌;明天有给老人过寿的,也得10桌。”贾宝建告诉记者,他于2014年底承包这家饭店以来,平均每年营业额递增20%以上。多年前,贾宝建曾在聊城一家酒店当厨师。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开一家饭店,自己当“老板”。经过认真地考察市场,他来到耿店村创业,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与周边村庄相比,耿店村村民十分富裕,而且消费水平高,这是我选择来耿店创业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截至目前,来耿店村创业就业的“外来户”多达上百人。他们一边在耿店追逐着自己的致富梦想,一边为耿店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