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茌平马庄:唐朝名相马周故里 浑然正气千秋风范

2018-10-09 17:27:00 来源: 大众网聊城频道 作者: 侯晓

  马周,(601年-648年),清河茌平人(今山东茌平县),唐太宗时期著名宰相。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马庄春雨,茌平八景之一。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马周文化展览馆。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马周文化展览馆。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大众网记者 侯晓

  在茌平城东二里多地,有一个二百多人的小村,它便是唐朝著名宰相马周的故乡“马庄”,现属前曹村委。马周幼时家贫而孤,但贫而好学,精通史学,有雄才大略,胸怀治国之策,对治国安邦有独到见解,深得唐太宗李世民赏识,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茌平县志》记载,马庄西南有马周墓,村内有马周故宅。村中有一奇特之景,名曰“马庄春雨”,被列为茌平八景之一,并有全景照片。对“马庄春雨”的奇特之景,有诗曰:“城东二里,马周故居,村庄之内,地有亩许,三月春暖,零露如珠,宛如江南,毛风细雨”。

  《旧唐书》载,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小时家贫,但勤奋好学,精通史学。始补博州助教,后弃官西行至长安,为武将常何门客,适逢太宗令百官上奏治国之策,常何为武将,不通文墨,马周代为疏奏,太宗见奏十分赞赏,追问何人代写,常何如实告知。

  于是,唐太宗当即令马周进见,与之谈论治国安邦之策,马周对答如流,深得唐太宗赏识,封其为监察御史。后又任侍御史,加朝散大夫、中书舍人、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吏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等职。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征辽东,马周等辅佐皇太子执政。

  马周入朝为官二十余年,其疏奏多中时弊,深受唐太宗重视,被倚为股肱之臣。唐太宗对马周的喜爱,溢于言表,如是说:“朕与马周,暂不见则思之。自朕临天下,虚心正直即有魏徵,朝夕进谏,自徽亏亡,刘泊、马周、褚遂良继之。”马周病重期间,太宗亲自请医调药,皇太子每天床前问安。

  贞观二十二年,马周英年早逝,终年四十八岁。马周病逝后,棺木陪葬昭陵,太宗为马周题词:“莺风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奇,诚在忠良。”高宗即位追赠马周为右仆射、高唐县公,配享高宗庙庭。虽然马周陪葬昭陵,但后人为了纪念他,在马庄修了一座假墓。自清康熙年间起,茌平知县张奎、叶天球、王画一、张寅等人都为其立碑、筑墓、赋诗纪念,将其事迹列入县志。

  对马周其人,毛泽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阅《新唐书·马周传》,读到马周奏对的精辟处,择笔批曰:“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在马周传末尾,《新唐书》作者欧阳修、宋祁认为马周之才“不逮付说,吕望”,毛泽东不以为然,批注:“付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

  据前曹村支部书记马立岭介绍,唐太宗昭陵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且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在为数不多的陪葬墓中,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徵、秦琼、房玄龄、尉迟恭等著名历史人物,而茌平人马周也位列其中,足见其在唐朝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

  如今,位于马庄村内的马周假墓早已不复存在。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茌平县开始积极筹划实施马周文化乡村旅游项目,预计总投资3.6亿元,内设马周纪念馆、展览馆、复建马周墓及马庄春雨景点,该产业园以仿古、游览、马周文化休闲区、美食城、采摘区为一体。目前,该旅游项目仍在稳步推进。

  (文中部分材料由茌平县民政局提供

初审编辑:孙海燕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