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瘠土地长出源源不断的财富--茌平县肖庄镇小高村盘活存量资源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2016-08-10 16:2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聊城讯(记者 林永海 通讯员 王长新 杨玉德地还是那块地,水还是那片水,可茌平县肖庄镇小高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贫瘠的土地如今长出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原本收入微薄的农民如今转身为富裕农场主或股东,原本耕田种地靠天吃饭的庄户汉如今变成了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三金农民。村民高丕江高兴地说:“多亏了茌平县财政局派驻肖庄镇小高村的领导,为俺们出主意,想办法,把不长庄稼的沙土地盘“活”了,让“大户”搞起种植养殖,俺们入股分红、打工,实现了俺多年祈盼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 

  流转“贫瘠土地”,让沉睡资源""起来 

  “做梦都没想到,像俺这样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还能当‘股东’,其它时间还能在博智公司加工部打工挣钱,年底还能分红,这日子有盼头了!”贫困户董保兰兴奋地说。因持有茌平瑞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蓬园养猪专业合作社的股份,她脱贫有望,心里高兴极了。 

  现如今,住在茌平县肖庄镇小高村村民对土地有了更多的憧憬。他们流转给合作社的土地上,现在种植着无公害韭菜、地瓜、中药材白术,建起肉兔繁育基地、养猪场,过去的兔子不拉屎的土地已成为小高村村民的“摇钱树”。 

  小高村地处黄河故道,三面环沙,土地瘠薄,种植单一,靠天吃饭,收入很少,特别是遇上旱年,连种子都收不回来。直到2015年全村110户、289人,仍有贫困户52户、137人。 

  “过去各自为战的种地方式不行了,应该把土地集中起来,交给一个人或一家企业来经营。”2016年,茌平县财政局派驻肖庄镇小高村扶贫工作组组长董建忠说出这个想法。并经过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入户了解,针对承包地效益低不愿种、生产条件差不能种、青壮劳力少无力种等现状,征得全体村民同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村民为主体,采取以“出资多元化、要素股份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为核心的土地经营权入股模式,引导村民以租赁、转包、入股、互换、转让等形式,转出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 

  为打消群众顾虑,村民流转的土地统一交给村集体,不直接流转给陌生人,注册成立了茌平瑞鑫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亩850斤小麦的价格共流转农户土地370亩,其中用于种植韭菜130亩,年产100万斤,收入200万元;种植商薯120亩、中药材白术120亩,增收50万元。入股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平日也可参与管理和劳作,务工收入每人每天40元以上,技术活的报酬更高。 

  盘活房屋资源,让“死资产”变成“活资本” 

  “谁能相信,就俺这住了多年的房屋也能作抵押贷款,如今了,如今咱也像城里人一样,可以把房产当做资产,成了‘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三金’农民。”村民高红心自豪地说,腰杆挺得直直的。 

  在肖庄镇和财政局的帮助下,“第一书记”杨玉德和高化金等村干部,经过多方实地考察和调研,选准了养兔和养猪的产业定位。但兴建猪场启动资金哪里来,他们又与农商银行协调,用房屋作抵押贷款,以入股分红方式参与经营,即破解了建猪场融资瓶颈,又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更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 

  “这两个项目每年可为小高村村集体增加猪场承包费、兔场公益收入13万元,结束了我们集体收入空壳的历史。同时,还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多个,人均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为贫困户提供年集体分红收入8001000元。”该村支部书记高化金兴奋地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为了让贫困户学到养殖技术,提高其“自富”能力,真正变“输血”为“造血”,以养兔为主的汇富牧业公司还为贫困户提供到本公司位于四川的养兔场免费学习养兔技术的机会,学习期间每月3900元工资。学成技术后,公司统一提供种兔、饲料、防疫、场地,由贫困户养殖管理,每只成品兔给贫困户5元“代养费”,让贫困户实现无风险养殖增收。 

  “既能学到养殖技术,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每年我还能交给父母1000元的敬孝金。”高春莲告诉我们:“有政府积极为俺们搭桥铺路,现在俺家脱贫致富的劲头可足了。” 

  用活扶贫资金,让“一洼水”变成“一眼泉” 

  “引导无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入股,在入股期间不承担任何风险,每年获得分红收入,这种把分散的资金聚拢起来变成股金、变成有效资产、形成有效积累的精准扶贫模式,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长期受益的目标,正被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所接受。”茌平县财政局局长张明介绍说。 

  按市、县扶贫政策每个贫困户有5万元的“富民农户贷”资金额度,可以帮助贫困户上种养、加工等项目,不用担保和抵押,可贫困群众都怕风险不敢金融部门不愿贷,为发挥扶贫资金贷款额度的作用,该村扶贫工作组与企业协商,让不上项目的群众,把这个扶贫资金贷款额度打包入股企业,企业与每户签订每年给予≥6%的扶贫资金贷款额度入股分红的协议,既解决了群众有扶贫资金贷款额度不会用,不敢用,又解决了企业资金困难有变相额度不能用的问题,还增加了群众收入。 

  为避免扶贫资金被“吃光用光”的现象发生,保证低收入农户持续稳定受益,实现财政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该村充分利用30万元的扶贫资金在村内养殖企业车间屋顶上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发电卖给电网公司,每年可为每个贫困户增加1000元的收入,这等于给每个贫困户发了一个“阳光存折”。 

  这个村建有茌平义国养羊繁育基地,有经验有技术但缺乏养羊资金,于是该村扶贫工作组又采用“基地+农户”的经营扶贫模式,上马了“送羊”滚动扶贫项目,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为每个贫困户送去三只种羊。贫困户以“扶贫羊”入股“托管”,基地当专职“保姆”,基地统一技术、统一饲料、统一喂养、统一防疫、统一出售,每年除至少给每个贫困户600元“托管”增收外,根据收益再按比例分红。 

  转移剩余劳力,家门口就业顾家两不误 

  “现在不出门就有活儿干,挣钱补贴家用不说,还能照顾身有残疾的儿媳和年幼的孙子,扶贫工作组给咱引进的这个项目老少都能干,真是把好事办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6月6日上午,在小高村精准扶贫橡皮泥外发加工部, 72岁的李玉喜一边熟练地捏着橡皮泥,一边高兴地告诉我们。 

  以前李玉喜除了干农活外,基本没有别的收入,加之常年吃药打针,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只会种田的她,如今也有了门能“居家就业”的手艺,一个月下来也能给家里增加几百元的收入,家里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收入。针对村里妇女农闲没事做的现状,该村扶贫工作组积极联系茌平博智文具有限公司,利用闲置房屋在小高村设立了精准扶贫橡皮泥外发加工部,该项目具有操作简单、易学、见效快,工作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自由决定的特点,男女老少都能干。而且公司提供原材料并负责上门回收,村民通过加工橡皮泥赚取计件工资,每人每天收入20-50元。可观的收入让许多闲不住的妇女乐此不疲,不但解决了小高村闲置劳动力,而且辐射周边村庄。 

  扶贫要扶到根上,“输血”更要“造血”。为让患有斯蒂尔病的青年高吉朋摆脱贫困,该村扶贫工作组积极帮助其进行危房改造,局长张明、工作组组长董建忠动员各自家属捐助一个月工资助其建好了房屋,利用他有养兔经验的实际,又为他建起了兔舍,并协调汇富牧业赊销给他种兔、饲料,免费提供养兔技术、负责回收商品兔,不但解决了高吉朋养兔的困境,而且每年可使他增收5万多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示范户”。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林永海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