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父海母》作者、山东作家李玉文做客人民网嘉宾访谈,与主持人、著名女作家赵凝聊当下文学现象。两人谈话多涉及文坛敏感地带。
此前,赵凝与韩寒有过引人注目的笔仗,起因是赵凝看不惯韩寒对作协的偏见。这次访谈中,赵凝又提出了这个话题。李玉文称韩寒反复攻击作协和传统作家,缘于他对作协和作家的不了解,所谓“无知者无畏”。他说,自己出于好奇认真读过韩寒的《光荣日》,发现缺乏许多文学要素,说白了就是篇幅长一点的博客。李玉文还拿韩寒与流行歌手作比较,谈到从韩寒的作品中,读不出听SHE、张韶涵、孙燕姿、蔡依琳这些歌手歌中的美感和年轻人跳动的活力。韩寒在缺乏作品支撑的情况下发表的那些过激言论是无力的,他的一些观点能够点痛肤浅的文学现象,却无法真正点痛和损伤当下文学和文学圈真正的软肋。
在谈到网络文学时,李玉文认为应该采取宽容和支持的态度,虽然这些作品绝大多数绝不住时间检验、缺乏文学价值,但就像唐诗宋词一样,要出现文学高峰必须有文学的大繁荣和群众化基础。
两人还谈到当下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李玉文说自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作秀电影和传统小说,让人感受不到作家的存在,而是让作品说话,让作品中的人物说话;比方说看《色戒》、《集结号》,让人能置身其中甚至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看《红楼梦》、《水浒》也让人忽略了作家的存在,可当下的作品,让人可以感受到作家才华横溢、扎实的功底和浓厚的生活积累,却感受不到作品本身的力量。
赵凝和李玉文同时认为,当下作品缺乏读者的很重要原因是作家创作故事的能力不足。李玉文说,没有吸引人的故事,就让人失去了让人阅读的理由。《画皮》对原故事情结作了较大改动,但故事核心还是《聊斋》的。这是因为创作故事的能力超越不了原有的故事。
山东作家李玉文的长篇小说《河父海母》被2007年《十月》重点推出,轰动文坛,得到李存葆、梁晓声、张炜、邱华栋、陈晓明、白烨等作家和评论家的一直看好,与莫言的《生死疲劳》同获《十月》优秀长篇小说奖。赵凝是中国当下最活跃的女作家,新世纪以七部长篇小说引发“赵凝旋风”。已出版长篇小说《体香》《夜妆》《白马之恋》等十五部,中国第一位“作家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