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故事(3)莘县十八里铺有一座周朝太子墓 “二子乘舟”佳话世代流传

2018-04-18 10:31:00 来源: 大众网聊城频道 作者: 侯晓
编者按: 

  地名,是一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故事。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更有时过境迁的烟雨沧桑。 

  聊城地名的形成方式可谓丰富多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既是过去地名命名规律的体现,又是今后地名命名原则的借鉴。品读地名背后的故事,对于从侧面了解聊城丰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讲好聊城故事,唱好聊城声音。继大型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聊城印记》后,即日起,大众网聊城频道将联合聊城市民政局、聊城市地名文化学会再次推出《地名故事》大型系列报道,带您走进聊城每一个角落,聆听一段有趣的故事,品读聊城浓郁的文化气息。 

  莘县太子墓前,有一座石碑,2003年,由周边村民捐资设立。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在另一座石碑上,有关于太子墓的简短介绍。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太子墓遗址是一座墓丘,莘县百姓深感太子伋孝义,每年为其坟添土不止,二子乘舟的故事在莘县世代成为佳话。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大众网记者 侯晓

  距离莘县县城大约九公里处的十八里铺镇,有一个村庄叫做“太子张庄”,村民习惯上称太子张。说到村名的由来,据莘县旧志记载,春秋时期卫宣公之子伋的墓地便坐落于此,太子张庄由此得名。关于太子伋,有一段悲壮凄美讲述兄弟情义的故事,根据史料考证,这段故事真实发生在莘县境内。

  时光倒流至几千年前,当时的莘邑属于卫国,国君是卫宣公。宣公为人淫纵不检,继位前与父亲庄公的宠妾夷姜私通,生子伋,宣公即位后立伋为太子,史称“太子伋”。太子伋待人温雅恭谨,风度翩翩,在诸国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诸国间普遍实行政治联姻,太子伋十六岁那年,卫宣公为他聘下以美貌享誉列国的齐国公主宣姜。

  不久,卫宣公淫纵不检的本性再次暴露,见自己的儿媳宣姜貌若天仙,便借故将太子伋支到郑国办事,又专门在黄河之滨修建了一所豪华的宫殿——新台,逼迫宣姜与其成婚。宣姜无法反抗,只得顺从。从此,宣公与宣姜朝欢暮乐,将太子伋的生母夷姜冷落在一旁。后宣姜生两子一女,长子名寿,次子名朔,女儿名字无记载。

  卫国人用歌谣记下这段荒唐的事,用以讽刺卫宣公骄淫无耻的丑陋嘴脸,这段歌谣后被收录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诗经·新台》中这样说:新台有泚,河水沵沵。燕婉之求,篨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渔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①

  俗话说,母宠子贵,宣公宠爱宣姜,对宣姜所生的两个儿子宠爱有加,太子伋反倒成了无足轻重之人,宣姜想让自己所生的儿子做王位继承人,便日夜在宣公面前数说伋子之非,宣公偏听偏信,伋之母夷姜因屡次被陷害,怨愤填胸,最后自缢而死。不过,公子寿天性孝友,与同父异母的兄长太子伋手足之情甚笃,常在父母面前为他说好话。

  宣姜的另一个儿子公子朔则生性贪婪狡猾,私养武士,意欲谋取国君之位。在宣姜的怂恿下,公子朔多次在宣公面前诬告太子伋图谋不轨,但太子伋温柔知礼,处事谨慎,从不做失德之事,这让宣姜很难抓到其把柄。于是,宣姜便想方设法谋害太子伋。

  不久,齐僖公联卫伐纪,卫宣公派太子伋赴齐国商定出兵日期。宣姜见时机已到,便准备实施蓄谋已久的借刀杀人之计。从卫国都城朝歌去往齐国,莘野(今莘县)是必经之地,须在此弃舟登车,改为陆行。宣姜让公子朔派武士假装强盗,预先埋伏于莘野,认准伋子船上的白旄标记,到时一齐下手,杀死太子伋,拿白旄回来复命。

  不过,这一恶毒的计划被善良的公子寿无意间获知。公子寿意识到兄长有杀身之祸,便告知太子伋,并劝太子伋不要出使齐国,可以考虑投奔其他国家,日后再作打算。然而,太子伋是至孝之人,并未听劝,毅然束装登舟,启程赴齐,决定以死换取卫国的安宁与稳定。

  公子寿有意救兄,在太子伋临行前将其灌醉,留下书信一封,取白旄插于船头,决定代兄赴难。行至莘野,正要离舟登车时,埋伏的武士呼啸而出,将公子寿误作太子伋杀死,携白旄而归。太子伋酒醒后,不见公子寿与船上的白旄,只有简书一片,上书“弟已代行,兄当速避”。随后,太子伋驱舟追赶,途中与武士相遇,同样被杀害。

  宣公闻讯后,惊得面色苍白,泪如雨下,连连叹息:“齐姜误我!齐姜误我!”从此得下怪病,半月余终驾崩归天。两子被害后,莘野民众感其义烈,将两人遗体就地分别埋葬。公子寿葬于北,在今莘县十八里铺镇田海村;太子伋葬于南,在今太子张庄村北,其墓俗称“太子冢”,也有人称“太子坟”。

  这段故事,《左传》亦有详细记载。黔牟在位期间,将寿与伋的遗体从莘野迁回朝歌,重新治丧下葬,莘野之墓遂成空坟,但莘县百姓深感两子孝义,每年为其坟添土不止,墓丘不断增大,两子赴死的故事在莘县世代成为佳话。

  卫国人痛心两位王子冤死,再作歌谣,《诗经·二子乘舟》中这样说: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同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暇有害。②

  在莘县太子张庄,太子墓依然有留存的痕迹。在村北,可以看到一座高高的土丘,这里便是太子墓遗址,土丘前立有一座太子墓纪铭石碑,碑文显示立于2003年,是由周边村民捐资共同设立的,意在纪念太子伋。在田海村,公子寿的墓冢早在文革期间被推倒填平,如今已无迹可寻,但关于公子寿的故事,大部分村民耳熟能详。

  据十八里铺镇李楼村63岁老人王德起回忆,大约二十年前,太子墓曾被盗。那年正月十五,小孩子到土丘上方玩耍,发现一个圆形洞,回家告知大人,消息逐渐传开,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到太子张。当时,王德起就在现场,不少村民顺着绳子进入墓穴。当地村民猜测,正月十五家家放鞭炮,盗墓者很可能用鞭炮声作掩护,用炸药炸开了墓穴。

  据王德起回忆,墓穴内部构造比较奇特,整体略成圆形,空间比较开阔,有一处拱形门,还发现一些零散分布的瓷器碎片和青砖,青砖体积很大,伸出一个巴掌握不住。从表面上看,尽管墓穴有人出入的痕迹,但没有明显毁坏的痕迹。太子墓被盗,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两子兄弟情深故事的真实性,而这段佳话正发生在聊城莘县。

  (部分史料由莘县政协文史工作室主任杜言青提供)

  大意:

  ①新台新台真辉煌,河水一片白茫茫。本想嫁个美男子,谁知丑汉蛤蟆样。新台新台真高峻,河水一片平荡荡。本想嫁个美男子,谁知丑汉蛤蟆样。想得大鱼把网张,谁知蛤蟆进了网。本想嫁个如意郎,碰上蛤蟆四不像。

  ②两子各去乘小舟,河里漂浮影悠悠。每一想到他们俩,心中感到无限愁。两子各去乘小舟,船儿远去影悠悠。每一想到他们俩,该不会遭害在船头?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