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印记(21)运河繁盛期:船工号子与操作工序紧密相关

2016-06-11 09:2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燕

  编者按:

  聊城,地处鲁西平原,毗邻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这里交汇,礼乐兴邦的齐鲁文化和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在这里交融。

  聊城历史悠久,人文繁盛,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这些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构筑起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

  聊城以"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而著称。京杭大运河和徒骇河纵贯市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环抱古城,光岳楼、铁塔、山陕会馆、海源阁、傅斯年陈列馆、孔繁森纪念馆等闻名海内外的文物单位,似颗颗明珠闪烁于城中湖畔,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

  生活在一座城市,要读懂她的内涵,了解她的故事。聊城,值得我们无限品读。即日起,大众网聊城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聊城印记》,在往事中诉说聊城历史,在现实中描绘聊城发展,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聊城,爱上聊城。

  大众网聊城6月11日讯(见习记者 张燕)船工号子,又叫运河号子,是运河上船工们在劳作时的即兴创作,和劳动紧密相连,其相关器具也有很多,包括漕船及船上的桅杆、篷布、橹、铁锚和纤绳等。可以说,船上有多少道操作工序,就有多少种船工号子。

  反映古代漕运景象的绘图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据不完全统计,聊城地区的船工号子共有十余种,其中演唱频率比较高的有起锚号、冲号、撑篙号、打篷号、摇橹号、拉纤号和绞关号七种。其演唱形式除起锚号为齐唱外,其余均为一领众人唱。

  起锚号是铁锚久拖不起时,船工用力拔锚所唱的。船工们抓住锚绳,边拉边唱:“千斤呀,万斤呀,嗨!铁锚呀,动身呀,嗨!”于是,铁锚便在众人的齐声唱和中被缓缓拔起。

  船工们所唱的冲号,亦称凤凰三点头,是在船舶即将开航时唱的:船工大师傅将纤绳搭在肩上,口中便唱“我要拉——哟嗨!”这一句便是给船上伙计的一个信号——船要出发了。

  听到这一句号子,伙计们无论是正在吃饭,还是正在干别的活,都要立刻起身,一边撤掉搭饭,拿起竹篙,一边口中长长地应道“哎……”于是便进入工作状态,各司其职。

  大师傅再接着唱“喂喂,啊——我要拉哟,嗨!”众人再随号应和,一齐用力,如此反复三次,船便缓缓启动了。

  行走在运河上的船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撑篙号是指船要准备开动了,上面的几个船工,在头工(航行中的指挥者)的带领下撑起长篙把船弄到河道中间所唱的号子。一般由头工领唱,号子声一起,船工们就用肩顶着篙,随着号子一拍一步地向船后撑去,船随之向前开动。”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清义解释说,早些年他曾搜集过一段时间的船工号子,但后来因工作繁忙终止了。如今,他手里依然保存有几首濒临失传的船工号子,“没事儿的时候拿出来翻翻。”

  1981年收录在山东省聊城地区《民间歌曲选编》中的“撑篙号” 张燕/摄

  打篷号,也叫升篷号。漕船在上航(即逆流航行)时首先要打篷,用来调整风向,“打篷”时唱的号子就是打篷号。

  当头工喊:“打篷啦!”船工们就背对着船头,紧握着通过桅杆顶端的三个滑轮穿下的篷绳,“拔河”状分列三队站立。号工(专门负责领唱号子的)站在中间一队的最前面。

  大家准备好后,头工首先领唱号子。头工这一领,表示打篷开始,大家紧接着应号。号子唱词中有“外薅”一词,“外”表示快,“薅”表示拉、拔、拽等意思。

  船工们在应号的同时,往后拉一把篷绳,再唱时就倒一把。当绳子都拉上劲了,号工便用高昂、宏亮的声音把号子接过去,由他指挥打篷并掌握打篷的速度。

  打篷号

  喂——来嗨!

  抓紧大绠使猛劲啊,

  一折一折往上升啊。

  一气升到将军顶啊,

  紧靠鳖鱼好使风啊。

  满篷过角送船行啊,

  九曲三湾随船转啊,

  高手能使八面子风啊。

  哟——哟——哟!

  1981年收录在山东省聊城地区《民间歌曲选编》中的“打篷号” 张燕/摄

  聊城段运河许多地段河道较直,河面宽阔,是唱摇橹号的好地方。摇橹其实有点像今天的划桨,往往是在河面平稳的状态下进行的。故由它所衍生出来的号子,较其他号子号抒情柔和的多。

  如果你有幸听到,能发现这种号子非常有趣,领与合都具有特殊的味道,有点像京剧中花脸或老生那样拖着长音。

  摇橹号

  哟哈哈嚎!

  手把橹把儿半边飘,

  叉开双腿哈下腰。

  伸开胳膊使对劲啊,

  不慌不忙向前摇!

  哟——哟——嚎!

  1981年收录在山东省聊城地区《民间歌曲选编》中的“摇橹号” 张燕/摄

  “上航时,由于逆水而上,单靠篷的推动力是不够的,就得有人到河滩或河岸上去拉纤。拉纤时所唱的号子,就是拉纤号。嗨哼,哼嗨,拉起来了吗……”

  家住李海务吕胡同村77岁的吕城杰,还依稀能记得几句船工号子,因为1959年至1970年这段时间,他曾在运河上跑过船。

  拉纤号

  嗨呀哈嗨!

  栽下膀子探下腰,

  背紧纤绳放平脚。

  咳呀哈嗨!

  拉一程来又一程噢,

  不怕流紧顶头风。

  临清州里装胶枣,

  顺水顺风杭州城;

  杭州码头装大米,

  一纤拉到北京城。

  咳呀哈嗨!

  千里运河一条龙,

  背紧纤绳莫放松,

  好比文王拉太公。

  文王拉他八百岁,

  太公保周八百冬。

  哎呀哈嗨!

  绞盘过坝图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陈清义/供图

  “枯水季节,河水较浅,达不到船的吃水深度,船工就用绞管的办法把船拖过浅滩。绞关号,就是绞管时唱的号子。”阳谷县阿城镇赵店村的农民赵中田,也曾搜集过几首运河号子。

  如今,这几首“未见过天日”的号子,常年被他“锁”在化肥袋里。赵中田希望有朝一日能将这些号子出版成书,或卖给“懂号子”的人。

  除以上这七种号子外,船工号子还有警戒号、联络号、出舱号,打招号、吊货号、架包号等。但后面的这几种号子,不如前面的七中使用频率高,故咱们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