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阿公安:“三好”举措擦亮辖区平安底色

2024-06-08 21:1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常明清

  大众网记者 常明清 聊城报道

  “警灯常亮,守护街头巷尾,警力常在,平安就在身边”。东阿县公安局紧扣“派出所主防”职责清单,结合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风险大排查、隐患大整治、法制大宣传,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问题难点解决在一线,全面推动工作重心向源头治理防范转变,不断擦亮辖区平安底色。

  数据先行夯实基础

  练好“基本功”

图片

  一是聚焦信息收集。依托“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准确掌握辖区实有人口,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当好社情民意的“联络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针对一些小区住户多、人流大、外来人口多的特点,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信息核对,全面摸排有无影响辖区稳定的治安隐患,及时疏导化解发现的隐患苗头。今年以来,召开“警民座谈会”7次,受益群众达800余人。二是聚焦数据分析。广泛采取“警格+网格”“警力+多方力量”的模式,积极建立矛盾纠纷数据信息网络,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认真落实数据信息报告分析、预警、反馈制度,及时获取预警性、深层次性信息。今年以来,共获取预警性信息10余条。三是聚焦重点研判。落实“日排查、周汇总”矛盾排查机制,将辖区内的矛盾隐患纳入视线,掌握其活动轨迹和思想动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帮助矫正不良思想、习惯,最大限度地缓和对立情绪,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案件发生。今年以来,开展走访600余人次,收集居民建议意见100余条, 现场为民解决实际难题40余个。

  力量整合、多元化解

  打好“组合拳”

图片

  一是警情处置闭环。按照“及时处理、就地化解”的原则,对接报的纠纷类警情,以避免“二次报警”为目标,在及时、规范接处警的同时,争取最大限度实现当场调解、就地化解,防止后期因事情发展而激化扩散。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易反复的纠纷警情,现场处置完毕后,继续跟进。常态坚持重复警情治理工作,特别是对可能诱发个人极端、“民转刑”“刑转命”的案事件风险,以及多次举报的违法犯罪线索等重要警情,逐项跟踪督办。二是警群联调聚力。聘请调解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辖区情况熟、热心群众工作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专职调解人员,充分发挥其“懂方言、有威信、会调解、有素质”的优势,在矛盾纠纷处置过程中,密切与群众沟通联系,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做到与群众“说得了话、交得了心”,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尽量为群众解决困难,赢得群众信任。对接处警现场难以调处的矛盾纠纷,民警认真做好调查取证工作,使用执法记录仪对处置纠纷类警情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在第一时间固定保全证据,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移交人民调解室,构建“身边人+专业人”的“温暖”调解氛围。今年以来,已参与调处各类纠纷226起。三是多方联动落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助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纳入东阿平安建设。联合街道司法所、信访办、人社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等单位,形成“警+司+律+N名人民调解员”的“1+2+N”调解工作网络。同时,综合考虑辖区治安形势特点,科学布设矛盾纠纷调处分站点,全面覆盖综合体、学校、社区等重点领域,将调解触角延伸至每个网格。

  法制宣传促进防范

  奏好“和谐曲”

图片

  一是线上点对点入脑。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场所,扎实开展反诈防诈、安全生产、校园安全等安全宣防工作,依托“东阿警方”微信公众号、警民联系群等,密集铺开“线上”宣传渠道。今年以来,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安全提示信息120余条。二是线下面对面入心。以社区、企业、学校为主阵地,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抓牢“线下”宣防重点区域,多点发力、多管齐下把好社会安全关。以解决群众熟悉和关心的婚恋、家庭、邻里等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最大限度消除潜在隐患。定期到中小学开展法制、反诈、安全宣传。三是上下双联动预警。结合辖区实际,畅通警民交流渠道,答复群众各类咨询,随时为群众提供帮助、缓解情绪,将矛盾化解于未然;遇到难以立即化解的矛盾,迅速启动线下调解模式,通过面对面交流、设身处地劝解。通过“双联动”实现“宣、教、解”的有机结合。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防范宣传活动1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4000余份。(通讯员 王文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袁晗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