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十年·聊城蝶变|绘就“三生三美”斑斓画卷,聊城这样完成“华丽转身”...

2022-09-26 15:48: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志鹏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聊城报道

  9月26日上午,中共聊城市委“山东这十年·聊城”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聊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新时代新征程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会上,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就聊城乡村振兴之路取得的成效,回答记者提问。

  张百顺介绍,聊城是传统农业大市,90%以上的土地面积是农村,60%以上的户籍人口是农民,14%以上的生产总值来自于农业,粮食和瓜菜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10和1/7。聊城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突出产业支撑,绘就生产美的乡村画卷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聊城坚持产业化带动、科技化引领、规模化支撑、品牌化提升,加快推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住良田沃土,实施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61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八成以上;粮食年产稳定在110亿斤以上,粮食单产位列全省第2位。

  做强优势产业,“菜篮子”保供量质齐升,瓜菜菌产量保持在1300万吨以上,被誉为“中国蔬菜第一市”,莘县瓜菜菌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之首。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提升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家禽加工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农副产品加工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稳步迈进。

  加快模式创新,掀起农村电商发展的热潮,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总量位列全省前5位,一批电商示范镇、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做优农产品品牌,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日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品牌蔬菜超200万斤,东阿阿胶、冠县灵芝、临清桑黄“新三宝”名片逐步打响,“聊·胜一筹!”区域公共品牌声名远扬。

  突出美丽宜居,绘就生态美的乡村画卷

  聊城坚持全域统筹、以城带乡、内外兼修,既努力提升“颜值”面子,又注重丰富“内涵”里子,乡村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路域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整县、整镇全域推进,改厕、改暖、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实现全覆盖。铺好“四好农村路”,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和密度分别位列全省第5位和第1位,全市216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硬化路。

高唐县三十里铺李奇村

高唐县三十里铺李奇村

  创新开展“平清种增改”和“家家整洁、村村清洁”自主治理行动,典型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推广。活化传统村落,用好“两河双城、十七镇村”历史文化资源,21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0个市级美丽乡村星罗棋布、串珠成链,带动乡村全域向田园美、生态美转变。各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勾勒出“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人居画中”的韵味风貌,以美丽乡村扮靓美丽聊城。

  突出共富共享,绘就生活美的乡村画卷

  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

  聊城把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作为根本之举,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超过80%,今年力争20%以上的行政村收入超过50万元。

  抓住人才振兴这一关键,壮大耿店特色品牌效应,创办全省首家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把学院建在村庄、把课堂开在田间,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农民的源头活水。

  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将94个乡镇卫生院、316个村卫生室改扩建打包申报,补齐基层卫生建设短板取得明显成效。

  扎实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和文化惠民工程,推出一批“土味”文化作品,让文化进村、群众添乐。

  十年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农民群众腰包鼓了、笑容多了、精气神更足了,激发出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

初审编辑:张令可

责任编辑:李兆辉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