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
“走了七八十里夜路,又在小旅馆睡了一晚,终于看到我的儿子了。看见他身体结实,精神很好,还受到了改造积极分子的表扬,我这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感谢政府啊,这个春节俺能过得踏实了。”2月8日,梁大娘走出监区,眼含热泪地说。
2月8日和9日,聊城监狱开展了“2018聊城监狱开放日暨亲情帮教”活动,利用两天时间对服刑人员家属进行全面开放不仅让服刑人员与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邀请服刑人员家属对服刑人员的改造环境,居住条件,饮食场所进行近距离接触,从而促进双方交流,帮助服刑人员积极改造。
得知监狱开展这次活动,服刑人员与家属都格外激动。服刑人员杨某74岁的母亲梁大娘,在儿媳妇的搀扶下,提前两天就从莘县老家出发了。盼儿心切,自从儿子酒后与别人打架,失手杀人入狱后,老人天天挂念儿子。走了七八十里夜路,赶上了莘县到聊城的最早一班车,又在监狱外的小旅馆里等待了一整天,老人终于如愿以偿了。
早晨8点,很多服刑人员家属早已等候在监狱门口的外来人员等候区。9时30分,监狱大门缓缓打开,庄严肃穆,“教育改造人”的大字,首先映入眼帘,整洁的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改造氛围,更体现出监狱的宗旨。监舍、活动室等公共场所,一幅幅悬挂在墙上。散发着墨香的名言警句、书画作品,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娘!对不起,让您走这么远,只为看一眼不孝的儿!”在聊城监狱某监区劳动改造现场,迎着走进监区的人流,服刑人员杨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头发花白的梁大娘紧紧地把儿子的头抱在怀里,告诫儿子:“好好改造,娘和你媳妇都好,都好……”
“天有道、地有德,国有法、人有则……”声声真情的背诵声,是服刑人员在诵读自编改造的三字文,朗朗上口的韵律立即引起了在场服刑人员家属的强烈共鸣。在帮教现场,服刑人员张某紧紧抱着妻子的头,喃喃自语说:“我错了,我因一时的恶念,让你们娘儿俩跟着我受苦,我对不起孩子,对不起你,我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此时,妻子早已泪流满面,几年来的各种委屈瞬间释放出来了。
“以往只能隔着玻璃见面,这次我们能够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我激动地几夜都睡不好。”一位服刑人员用手心疼地抚摸着父亲的满头白发,潸然泪下。服刑人员李某和妻子已分隔6年,见面全程两人紧握着双手,他们的女儿快要读小学了,只能通过照片认识爸爸。李某预计明年出狱,他在狱中学习了电焊工,并取得了资格证。“妻子这么多年照顾一家老小,我特别内疚,出狱后我打算从事电焊工作,补偿家人。”
据介绍,此次“2018聊城监狱开放日暨亲情帮教”活动,是聊城监狱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1515”教育改造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亲情帮教对服刑人员的教育转化作用,激励服刑人员积极改造、向善赎罪,帮助服刑人员家属了解监狱工作,搭建良好的社会沟通渠道的又一重要举措。
“举办开放日的目的,就是想让服刑人员感受到亲人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通过加大向社会开放力度,增进社会对监狱工作的了解与支持,不断完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助推服刑人员点燃新生希望。服刑人员家属走进监狱,零距离接触服刑人员日常改造情况,能让家属对监狱有更多的了解,让亲属们放心。”聊城监狱监狱长万继烈告诉记者。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