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高新区韩集乡迟桥村有块“巾帼完人”碑

2017-03-28 17:12:00 来源: 聊城晚报 作者:

QQ截图20170327104747.jpg

  “巾帼完人”碑立在一处闲置宅基的矮围墙中间。 李小芹 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但在高新区韩集乡迟桥村就出现了一位“完人”。

  而且,还是一位“巾帼完人”。

  不信?

  这里有碑为证。

  村里有“巾帼完人”碑

  17日上午10时30分许,在韩集乡迟桥村村西头,有不少村民坐在路边唠嗑晒太阳。

  得知记者前来采访“巾帼完人”碑,热心的村民将记者引到了一处闲置宅基处。

  “巾帼完人”碑就立在了这处闲置宅基的矮围墙中间。

  通过这块碑的磨损程度能看出来这碑已经有些年头。

  碑的正面正中有四个大字“巾帼完人”,左为“钦命山东巡抚部院提督军门杨为东阿县杏市村迟方闵之妻赵氏旌表”,右为“光绪叁十二年岁次丙午葭月上浣谷立”。

  从正面就可以看出,这块碑的立碑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距今有111年,以及这是为迟方闵之妻赵氏所立之碑。

  上文所述“东阿县杏市村”即当下的“迟桥村”。

  碑的后面则是繁体碑文,碑文以“从来完人难,以巾帼而称完人尤难……”为起,记载了为何为赵氏立碑。

  据碑文记载,丈夫病故,赵氏含辛茹苦,侍奉公婆,勤俭持家,为村人称道,故赵氏去世后被官府旌表为“巾帼完人”。

  赵氏后人讲述当年故事

  据迟桥村68岁的迟连珍与69岁的迟会真介绍,其实,这块碑已经挪了好几处地方。“最初这块碑是立在了坟头,因历史原因,后来这块碑用在了建早先的大队部,大队部拆掉之后,迟会真就将这块碑拉回了家。”

  而这块碑所处的闲置宅基就是迟会真的。

  赵氏是迟会真的老奶奶。

  迟会真说,他老爷爷迟方闵在婚后没多久就去世了,迟会真的爷爷与其姑奶奶是被过继给赵氏的。

  迟会真说他老奶奶赵氏这一辈子命运坎坷——结婚不久丈夫就去世,过继过来的儿子在孙子(迟会真的父亲)四岁时也去世了……

  不过,虽然命运坎坷,赵氏却始终视公婆如亲爹娘,并勤俭持家,“当时村里的人都为老奶奶说好话,很难得”。

  前一段时间,曾有人向迟会真表达出想购买下此碑的意向,可迟会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有人问卖碑不,我直接就拒绝了,不卖,多少钱都不卖,这个碑是老奶奶一辈子善行的见证,无价!”

  □相关链接

  迟桥村村名变更

  村名如人名,一般不轻易更改,但遇到居民主体变化、传讹、简化、雅化、趋吉、忌讳等方面的特殊情况,村民便主动或被动改动村名。村名变更反映出生产、俗信、方言等诸多方面的民俗事项,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据韩集乡人民政府编撰的《韩集乡韵》一书,迟桥村原属于东阿县,1945年后划归茌平,2010年划归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聊城高新区分设后划归高新区。

  明朝洪武年间,迟德兴从陕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大柳树地下迁来立村,因在赵牛河北岸,加姓氏为村名,称北迟庄,位于河道上的木桥,称为迟桥。后来,迟桥因洪水被毁,后经方圆几十里百姓募集出资,重新修建,并连唱七天大戏庆祝大桥建成。因大桥扬名,北迟庄也因此改名为迟桥村。

  那迟桥村和杏市村有什么关系呢?根据清道光九年(1883)版《东阿县志·方域志》记载,东阿县当时有五乡:圣泽乡、哲明乡、又安乡、谋道乡、肃恭乡。肃恭乡在城北五十五里,分二十六里(这个里为行政单位),其中肃十八里为杏市村,包括:杏市庄、戴家庄、刘家庄、郭家庄、张家庄、曲家庄、迟家庄。此处的迟家庄也就是当下的迟桥村。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