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官方兽医”让放心肉走向餐桌

2017-02-07 10:26: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原标题:聊城:“官方兽医”让放心肉走向餐桌

  文/片 齐鲁晚报记者 杨淑君

  常年工作在动物检疫第一线,称为“官方兽医”,他们是畜牧兽医部门派驻到定点屠宰加工企业从事动物检疫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生猪定点屠宰场的生猪进行屠宰检疫,每逢节假日会更加忙碌,他们是你我餐桌上“放心肉”的重要关口把关人。近日,记者走进企业,了解他们层层严把检疫关的全过程。

  莘县官方兽医孙福存进行生猪屠宰检疫。

  练就“火眼金睛”

  严把生猪进场关

  莘县畜牧兽医局检疫科科长李海源介绍,山东山泉食品有限公司被确定为承担全县生猪产品配送任务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后,县畜牧兽医局强化了对该定点企业的监管力度,与之签订了《莘县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承诺书》,选派李月雷、孙福存、高庆兵、蒋庆升、王世新共5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官方兽医驻场检疫。

  1月20日,当天待宰的一批1600头生猪等待进入屠宰场,驻场“官方兽医”王世新首先严格检查供货商是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每头猪的耳标是否齐全。经查证验物相符,生猪无异常后,方可入场。李海源告诉记者,平常情况下,这个定点屠宰场每天屠宰生猪八九百头,而在节假日,每天的屠宰量则要翻倍。

  因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我省在莘县设立了三个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检查站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检查站的作用可谓是“内堵外截”:查证验物、隔离观察可疑畜禽;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消毒,严防动物疫病流入传出。待宰生猪从养殖场出场,经过这些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检查和驻场官方兽医的入场查验,才能进入屠宰场。

  肉质品相不好看

  也会被高温销毁

  卸载后的生猪则进入待宰栏,严格进行12小时以上的“静养”。李月雷和孙福存已经在“官方兽医”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多年,在这些年的记忆里,他们只记得,春节时的任务更多,确保生猪产品“放心”的责任更重。

  “静养是必须严格执行的程序”,他们告诉记者,可疑的生猪要进入隔离栏进行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无异常后方可进行屠宰。“因为进场前已严格把关,可疑的猪已经被拒之场外”。在这一阶段要更加严格执行的是对“瘦肉精”进行监督抽检,官方兽医的抽检是在屠宰企业进行“瘦肉精”自检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对企业执行自检制度情况的监督抽查。

  静养了12个小时以上的1600多头猪进入屠宰流水线,从进行第一次去毛开始,它们就进入了第二关的检疫工作,驻场官方兽医进行疫病检查,屠宰加工企业的4名生猪品质管理人员进行肉品检验。“我们的品管人员都是从国内龙头企业高薪‘挖’来的”,山东山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瑞彩告诉记者,每一关公司品管人员都要进行严格检验。

  流水线上的每一头生猪都被逐个编号,肉品品质检验人员要进行“三腺”(甲状腺、肾上腺和有病变的淋巴结)检验、摘除,并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淋巴肉”流向市场。有些生猪在运输过程中被踩踏或者划伤,腿部被踩断,皮肤充血等现象,虽然没有其他疫病,但是由于肉质品相不好看,他们也选择进行高温销毁。

  盖上章出证明

  “放心肉”就可入市

  屠宰后的胴体,进入排酸间打冷,在零下十几度的排酸间,经过12个小时的排酸,肉品品质得到最好的保证。

  官方兽医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对屠宰的生猪进行法定的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检查,主要检查头蹄及体表、内脏、胴体,是否有传染病特征性表现。除了检查动物传染病,官方兽医还要进行旋毛虫、囊尾蚴等寄生虫检查,因为如果含有旋毛虫和囊尾蚴的猪肉流入市场,就会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该旋毛虫会侵及人类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发心律失常、心包炎、抽搐和昏迷等严重症状。囊尾蚴可使人得绦虫病,出现贫血、消瘦、腹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上述环节检查完成后,要进行复检,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综合判定检疫结果。

  排酸完毕,检验检疫合格后,驻场官方兽医就会在猪肉胴体上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而生猪定点屠宰加工企业的品管人员也会在生猪胴体上加盖“肉品品质检验章”印章,发放“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这就是上市销售的猪肉必须具备的“两证两章”。

  记者在这里的生猪定点屠宰加工企业看到,在严格执行检验检疫程序的同时,对整个过程还有完整的记录,从准予屠宰通知书,到生猪入厂检查记录、生猪宰前检查记录、生猪屠宰同步检疫记录,再到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记录,每一个环节都记录详细情况,官方兽医或负责人签字,确保从这里流向市场的猪肉都能追根溯源,最大限度地确保流向市场的都是“放心肉”。

  跟着一天工作下来,记者已经疲惫不堪,而这些官方兽医从一踏上岗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已是家常便饭,因为猪肉要一早上市,屠宰常常发生在晚上,作息颠倒的他们总是披星戴月地走在去屠宰场的路上。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