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近几年,聊城老摄影家协会的摄影爱好者们时常到树林里拍摄鸟图。
“拍鸟一般都要到大树林子里。那里有各种鸟,能拍到不少好图。其实,树林子里空气也新鲜,夏天像似天然氧吧,非常凉快。”焦兴臣、欧金峰见到记者时常说起这样的事。
根据2015年聊城市森林资源建档数据统计显示,全市森林总面积234265.08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27.25%,力争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0%,那时候聊城人更容易享受森林带来的好处。(记者 陈金路 通讯员 王斐)
东昌湖渐成中心城区“绿心”
聊城市植被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鲁西北平原及鲁北滨海平原栽培植被区—鲁西北栽培植被区。
市林业局林业站表示,根据2015年聊城市森林资源建档数据统计显示,全市森林总面积234265.08公顷,市域森林覆盖率为27.25%,超过30%的区县有东阿县、冠县。高唐县、临清市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临清市为全市最低,森林覆盖率为23.41%。
聊城市以《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和《聊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8-2020年)》为发展建设总纲,建设了京杭运河、徒骇河两条中心城区生态建设轴,把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逐渐培育成中心城区“绿心”,有机串联城区内多个公园绿地、街区游园、主干道路绿化及附属绿地等,初步形成了“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的绿化格局。建成了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聊城公园、凤凰苑植物园、姜堤乐园等多个综合公园,在徒骇河沿岸建成了30公里的滨水休闲景观绿地,提高了城市绿化覆盖率。
“十二五”期间,聊城市共完成新造林5.8万公顷,新增名优特经济林2万公顷,新增水系造林3.68万公顷。截至2015年底,聊城中心城区绿地面积3763.1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088公顷,生产绿地419公顷,防护绿地691公顷,附属绿地1460.11公顷,其他绿地105公顷,绿化覆盖率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63公顷。根据聊城市城市发展规划,将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绿化,主要平衡公园绿地、街头小游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等比重和分布,健全公园绿地功能,扩大绿地服务半径,满足市民出行500米有休闲健身绿地;健全、完善城市生产、防护绿地建设;依托外环路,继续建设环城防护隔离林带;在各公园、绿地建设中,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森林生态文化。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交相辉映
据透露,截至2015年底,聊城市境内共有森林公园9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即为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和茌平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1处,为冠县古梨园;市级森林公园6处,分别为冠县马颊河森林公园、莘县马西森林公园、聊城植物园、临清古沙洲森林公园、阳谷县景阳冈旅游区森林公园和聊城市中心苗圃森林公园。
俯瞰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恰似一条绿色围巾依偎在黄河北岸,又像两排绿色长廊紧靠引黄干渠。公园依附于气势壮观的百里黄河,地处东阿县城南15公里、黄河北岸及引黄干渠两侧。东阿黄河森林公园上栽有海棠、紫薇、白玉兰等绿化苗木,下种牡丹,景色异常壮观。
高唐清平生态公园是聊城市境内唯一一处生态公园。生态公园位于高唐县西南部,面积为1038公顷。自2001年获批市级森林公园以来,以公园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保护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基础建设。2009年被山东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15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公园内直插云霄的棵棵白杨树紧紧相连,构成了庞大的绿色阵营。公园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野生资源十分丰富,林区主要为人工植被,植被覆被率98%以上,木本植物108种,隶属43科、72属。园内以白杨林、杨树林和刺槐林为主要景观,乔、灌、藤、草、动物、微生物交互混生、相辅相成,森林环境优美,构成不可多得的和谐、稳定的平原森林景观。
除了森林公园和生态公园外,聊城境内共有3处市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冠县西沙河自然保护区、莘县马西林场自然保护区、高唐清平自然保护区。冠县西沙河自然保护区以西沙河林场为核心区,周边沙区为试验区,面积为11200公顷;莘县马西林场自然保护区以马西林场为核心区,周边沙区为试验区,面积为3800公顷;高唐清平自然保护区以清平林场为核心区,周边沙区为试验区,面积为4200公顷。
城区规划“一心一环两带多园”
2016年1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并迅即得到国家林业局的复函支持。市委、市政府随后召开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会,成立了“创森”办公室,并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山东省聊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按照《规划》,以201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5年,分三期进行。其中近期为2016年-2018年,中期为2019年-2022年,远期为2023年-2025年。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林居相依”的森林之城,争取为百姓创造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
据介绍,随着东昌府区、阳谷县、茌平县、莘县、东阿县、冠县、高唐县、临清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区可进行绿化的面积也不断增大,森林城市建设期内,全市城区绿化用地绿化潜力约为2000公顷。
根据聊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生态格局、城市发展趋势等因素,结合森林资源、湿地资源以及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确定聊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市域空间布局为“一核七星、一轴三带、多廊多点”。“一核”即聊城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建设;“七星”即聊城市下辖的临清市、茌平县、高唐县、冠县、莘县、阳谷县和东阿县七个市、县城区内城市森林建设;“一轴”即贯穿聊城市域以及东昌府区、临清市的京杭大运河;“三带”即黄河、马颊河、徒骇河三条由东南向西北流向的主要河流;“多廊”即聊城市域内京九铁路、济聊高速、邢临高速等多条铁路、高速、国道、省道的绿色廊道建设;“多点”即市域内的其他乡镇、村庄的人居环境生态建设。
在聊城中心城区进行城市道路绿化、环城防护林景观林建设、河流带状绿地建设,形成城市森林网络骨架支撑,将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连接成有机整体。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建设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心、一环、两带、多园”。
“一心”:指中心城区内聊城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融合地方历史文化加强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态文化的建设,完善健身游憩步道及其他基础设施,将东昌湖打造成为中心城市“绿心”。
“一环”:指制约城市线性扩张、起到隔离和防护作用的环城林带,规划由S706、S316的通道绿化构成,建设成为环城防护景观绿带,在注重防护、隔离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建设片状休闲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两带”:指城区内由京杭大运河、徒骇河及沿河两岸的带状防护、景观休闲绿地组成的城市发展带,打造成为连接城市和郊区的重要生态廊道及市民亲近湿地、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多园”:指城市内的人民公园、九州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片状或块状的街区游园、单位附属绿地、小区绿化等,是城区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生态防护、景观美化、休闲游憩、文化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