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大众网聊城6月17日讯(记者 李长振)16日上午,“风从运河来”采风团记者抵达聊城市阳谷县七级镇,参观了七级码头和七级老街区。曾经的运河名镇,数百年繁华已随雨打风吹去,那十七级的石台阶和一条沧桑颓废的老街和当年伴由漕运繁华带来的传奇轶事至今令人回味。
七级镇运河的古镇老街
七级镇运河码头上的石阶
据了解,七级码头在明清时期曾是莘县、阳谷、东阿等周边市、县漕粮北运的起始码头。据说,是因为码头的台阶水下十级、水上七级,故名“七级码头”。漕船在此靠岸,商人、游客上岸停留,七级镇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热闹堪比县城的商业城镇。
然而,随着大运河的航运功能被废弃后,七级码头也逐渐被淹没于地下。直到2011年,文物部门对七级码头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十七级台阶近乎完整的重见天日。它的发掘曾被誉为2011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今,七级镇政府在码头对面的运河岸边,兴建了一栋栋古建筑风格的房屋,岸边植上垂柳,运河两岸又重现古朴雅致之风韵。
沿着运河岸边七级码头拾级而上,正前方便是一条静谧的老街。老街宽约4米,一条青石板路贯穿,两侧是明清时期商铺风格的老建筑。以前,这是条商业街,做生意的许多,市井风貌,热闹非凡;而如今,昔日繁华不在,许多老屋成了危房,居住的人家也寥寥无几了。但是当记者们得知,街上随便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可能就有数百年历史时,许多人为之震惊。
在七级镇,许多当地的老人还能回忆起几十年前这一带人来人往、生意兴隆的景象,虽不如明清时的鼎盛,但依旧让他们心向往之,怀念不已。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