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东阿才子张万公:官拜宰相 数次请辞

2015-12-28 13:12:00来源:聊城晚报作者:于新贵

  在说张万公之前,有必要说一下当时的时局。

  历史走到1127年时,发生了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承大宋皇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后迁都临安(今杭州)。当时,金国气势如虹,几度南征,想消灭南宋,但均无功而返。最后,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南宋与金国达成绍兴和议,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就是说,秦岭淮河以北的原来北宋地盘,就归属了金国。咱大聊城当时就是在金国地盘上,说句题外话,聊城铁塔就是那时铸造的。

  咱今天说的张万公是东阿人,当然,那时的东阿属于金国,因此,张万公在金国朝内做官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万公(?-1207),金大臣,字良辅。从小就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勤奋读书。因为他博通经史,尤其擅长辞赋文章、典章制度,在东阿一带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才子。

  考中进士后,张万公先在地方上任职,因为治理有方,得到皇帝赏识,一路升迁,成了朝廷重臣,为皇上所倚重。虽然成为达官贵人,但张万公不迷恋这种生活,他多次向皇上请辞,愿意回到乡村过田园生活。

  恋家:数次请求辞官,想过田园生活

  那是海陵王正隆二年(1159年),张万公考中进士,到了新郑当文书。刚上任不久,其父就病逝了。老人去世,可是大事,按照古代的规制,孝子得守孝三年,三年内,孝子得在家老老实实守着,不得远行,不得做其他事。这样,张万公回家守孝三年。

  张万公是一个孝子,父亲病逝,老母亲留在故里生活,他心里牵挂。明昌三年(1192年),已经在朝为官的张万公向金章宗递交辞呈,要求回乡奉养老母亲。

  这是自己倚重的大臣,金章宗怎么会批准呢。不过,金章宗理解张万公的孝心,就变通了一下,赐给了他一个月的假期,让其回乡探望老母亲。

  一年后,即明昌四年,张万公还是挂念生活在故里的老母亲,于是再次上奏金章宗,要求辞官回乡奉养母亲。

  金章宗虽是女真族,但他很讲孝道,主张以孝治理天下,金章宗对张万公的一片孝心非常赞许,但金朝又不能缺少这样一位良臣。于是,金章宗又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让张万公到原籍任职,授张万公为知东平府事。

  后来,张万公又升任济南尹,也就是济南府的行政长官。在济南尹任上,张万公的母亲去世,张万公再次守孝三年。三年过后,张万公升任平章政事,擢升资善大夫,封寿国公。张万公是金章宗的“红人”,金章宗经常向张万公咨询治国方略。在此期间,张万公又两次请求辞官。

  张万公屡次辞官,金章宗就纳闷了:“我对你不薄啊,怎么总是要辞官啊!无奈之下,金章宗准了张万公两个月的假期,让他回家休养。

  休养两个月后,张万公回到朝内做官了。但到了泰和元年(1201年),金章宗又连续收到张万公的奏章,请求告老还乡。这次,金章宗是真和张万公较上了真儿,不仅不准其告老还乡,而且,让张万公升任荣禄大夫,还赐他的儿子为进士及第。又过了一年,张万公再次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金章宗依然很干脆:不准。

  泰和三年正月,张万公又来了,还是请求告老还乡。“好吧!你不是又要辞官吗?我干脆再给你加官进爵:银青光禄大夫。”金章宗用这么一招,再次封住了张万公的口。不过,一个月后,他依然继续上表请辞,并为金章宗推荐了几位大臣以代替自己工作。

  面对铁了心的张万公,金章宗也很无奈,只得准许张万公告老还乡了,不过,在张万公辞官的同时,金章宗还是没忘再给张万公加官进爵:金紫光禄大夫。

  为政:治理有方,成为朝廷重臣

  张万公入士不久,就担任了东京辰渌盐副使,也就是管理征收盐税的。他严格按章办事,不徇私情,盐税大幅增加,因此,被升迁为长山县令。这时,有一件事,让他显示出了才能。

  彼时的长山,匪患猖獗,一天,几万人围在城下。一看这阵势,那些在县里当官的人都惊慌失措。唯有张万公面无惧色,登上城墙,大声规劝那些想闹事的人。一番规劝,几万民众竟然撤走了。化解了危机,县城里的人感激张万公的恩德,专门为他立了一座生祠。

  很快,张万公就迎来了一连串的官职升迁。先是调入京城担任了尚书令史,再升任河北西路转运司都勾判官,接着改任大理平事,升为司直,再迁侍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怎么样?这些官职让人眼花缭乱吧!

  明昌六年(1195年),张万公改任知河中府事,此时北伐鞑靼的大军在枢密使完颜襄的统帅下,开进作战。为保证战事顺利,军需供应不可轻视,因此,在北部边境的州府调拨的粮草物资非常紧急。张万公看到这些情况,上奏皇上请求宽限时日,也好缓解当地州府和百姓的压力。百姓对张万公的恩德很感激,就把张万公的画像悬挂在熏风楼上,后来,当地又建“去思堂”,怀念张万公的恩德。

  张万公告老还乡后,泰和六年,南宋军兵几路北上,大有一举恢复北宋版图的声势。镇守济南的济南府尹完颜守贞恰在此时病逝。情急之下,张万公受命出山,任知济南府事兼山东路安抚使。那时的山东地区遭遇旱灾和蝗灾,粮食歉收,百姓苦不堪言。张万公上书皇上,请求将建设寺庙道观的费用和盐税同意交给山东统筹,以稳定局面。同时,又缉捕盗贼。在这场金宋大战中,张万公凭借智慧和能力,稳定了山东局面,为金国在战争中取胜做出了贡献。

  正是有智慧、有能力,张万公在朝廷内,辅佐金章宗长达八年之久,成为朝廷重臣。

  谏臣:敢说实话,向皇上推荐廉洁礼让人才

  明昌二年(1189年),张万公被擢升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这可是朝内握有实权的重要官吏。张万公上书献策,劝皇上向古代盛世君主学习,推崇高尚的道德节操。金章宗对这么一位敢说真话的大臣非常赞赏。

  有一位叫李邦睦的进士,在给金章宗的奏章里对已经作古的皇帝有些微词。金章宗说,把朕比为商朝的桀纣,也不算什么罪过,但是,这个李邦睦竟胆大包天,诋毁世宗皇帝,这不能饶恕。张万公对金章宗说,诋毁先皇,应该治罪,但是,以往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条文,应该先立法,使人知道诋毁先皇是犯罪才行。张万公的意思是没有立法在先,不能怪罪李邦睦。最后,金章宗采纳了张万公的建议,从轻处罚了李邦睦。

  有一次朝议,金章宗问张万公:“你说天文隐晦,也是有人君用人邪正不分造成的。君子应留在朝内,小人外放,那你说朝内谁是小人?”金章宗的问话不掖不藏,单刀直入。一般人是不会直接回答皇上的,但张万公爽直地回答皇上:“张炜、田栎、张嘉贞三人,虽有才干,但无德与之相配,是小人”。张万公据实而言,话说的够直白的。后来,金章宗让这三个德不配位的人出京任职去了。

  承安五年(1200年),金章宗问:“徒单镒与完颜宗浩谁更好?”当时任职平章政事的张万公说,他们都是俊杰,但是,徒单镒能保持一贯的操守,而完颜宗浩多一些算计。不久之后,皇上就擢升徒单镒为平章政事,也就是宰相。这么大的事,皇上都征询张万公的意见,可见,张万公在金章宗心中的位置相当重要。

  张万公为人处事醇厚刚正,精通儒家经典,辅佐金章宗八年,政绩颇多。泰和七年(1207年),已经告老还乡的张万公在东阿去世。金章宗命令按照宰相的规格办理丧事,并追赠仪同三司荣衔,谥号“文贞”。两年后,张万公灵牌配享金章宗庙廷。(聊城新闻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乐涛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