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叟(1043-1093),字彦霖,大名清平人,也就是现在的临清市人。
王岩叟是一名宋朝状元郎,十几岁时,乡举、省试、廷对都是第一名。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学霸”。
王岩叟还是书法家、论著家,朝廷重臣。曾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吏部侍郎、开封府知府、左司谏、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王岩叟才华横溢、刚直不阿、政绩卓著、建树颇丰,为人做事高风亮节的他,受到司马光、苏辙、吕公著等大臣、名士的高度评价。王岩叟工书法,正书遒劲浑厚,传世墨迹有《秋暑帖》《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尺牍》等。
三元榜首 乡试、省试、廷对皆第一
王岩叟幼时聪颖过人,十八岁乡试、省试、廷对皆第一,因此又称三元榜首。
王岩叟是一个孝子,考中状元后,他的第一个官职是栾城主簿、泾州推官(法官)。但是,上任两个月后,胞弟去世,于是,他弃官回乡赡养父母。
熙宁年间,韩琦留守北京,认为王岩叟贤能,征召为管勾国子监,又征召为管勾安抚司机宜文字,监晋州折博、炼盐务。
韩绛代理韩琦,打算留用他。王岩叟辞谢说:“岩叟是魏公的门客,不愿意出于他人的门下。”士人君子称赞他。后来任定州安喜县令,有大理寺官吏免官退居乡里,引导他人诉讼,王岩叟把他捉拿鞭挞于街市,众人都对王岩叟肃然起敬。
当时下诏询问百姓疾苦,所在的官府害怕检查记录,多蒙蔽阻滞不上报。王岩叟说:“不过问就算了,说了话就一定要实行。不然的话,天下人必定认为陛下用空言说教,以后有诏令,谁肯相信呢?”李定不为亲生母亲仇氏服丧守孝,王岩叟论其不孝,将李定贬职。
王岩叟升左司谏兼权给事中后。当时一同任命执政大臣的,有与时望不相协调的人,王岩叟立即上疏进谏。不久,诏命不从门下省发出,王岩叟请求应对,言辞更加恳切。退出后就在侧门上疏说:“我为谏官,既然应该讲话,暂由自己充任给事中又应该封驳,不是我喜欢说大话,喜欢忤逆大臣,只是担心命令所出不正,尤其损害法制。”奏疏共八次进呈,此命终于停止。又说:“三省胥吏,每月享受丰厚的俸禄,每年屡次优给俸禄。但朝廷每举办一事,就计功论赏,不知平时的俸禄,打算如何使用?姑息相承,相沿而成的弊端已非常严重。希望告诫勉励大臣,奉行成为制度。”马上诏令裁减抑制侥幸,定为十七条。
王岩叟升任侍御史。两省正言空缺很久,王岩叟上疏说:“国朝仿照近代古代的制度,谏官才到六员,比之先王,已经是最少了。现在又虚位而不任官,这是我所不明白的。难道认为治道已清,而无事可言吗?人才难以相称,虚其官位吗?这二者,都不是我对今天的希望。希望赶快补其空缺,多进用正直的人以壮大本朝;正直的人进用,那么小人就自动消失了。”
各路发生水灾,朝廷实行赈济,户部规定以灾伤超过七分、民户降四个户等的,才允许赈济。王岩叟说:“中户以上,大概也吃饭艰难。请不要问灾伤的分数、民户的等级,都得赈济,也许可以使王泽无间,以致至和了。”
在朝为相 向皇帝进谏不留情
王岩叟在治国策论方面,可谓精辟独到,高屋建瓴。在治学处事、选贤任能、倡廉节用、法制道德、规整宫廷行为等方面,不仅为宋廷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我们今天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宋哲宗自从登上皇帝位,沉默不语,王岩叟听说了,打算讽谏,上疏说:“在朝廷上明辨是非,在众多的士人之间判别忠良邪佞,不因归顺自己而忘掉他的缺点,不因背逆自己而遗漏他的优点,私下求取不曲从于所喜爱,公议不迁怒于所憎恨,竭诚尽节的人,用之应不疑;欺骗君上盗取宠爱的人,弃之应不疑。顾惜法制,谨慎法度,重视常刑,劝戒姑息,这是人主公正不偏邪。疏远声色的爱好,断绝游乐的享乐,勇敢地挽救天下的弊病,果断地决断天下的疑难,不为邪佞之说所动摇,不为不符合道德之言所游说,这是人主的刚德。居万乘之尊而不骄,享有四海之富而不过度,聪明有余而处之好像不足,贤能豪杰并用而求之好像不及,虚心咨询治国之道,委屈自己听从进谏,像面临深渊般恐惧,像脚履薄冰般怯弱,这是人主的柔德。这三者足以尽天下之要务,在乎陛下如何努力去做罢了。”
王岩叟为哲宗侍讲,奏言说:“陛下退朝后无事,不知怎样消磨时日?”哲宗说“看书。”王岩叟应对说“陛下以读书为业,天下非常幸运。圣贤之学,不是轻率可以成就的,必须在于积累。积累的要点,在于专心和勤奋。摒斥断绝其他爱好,才可以叫做专;久而不倦,才可以叫做勤。希望陛下特别留意圣贤的心意。”哲宗听了王岩叟的话后,感到非常有道理。
西夏人派使臣入贡,等到为边境谈判,每每违背约定的日期。王岩叟请求预先告诫边疆大臣,西夏违背日期,一旦不到就不要再回答,从此以后西夏不敢违时。质孤、胜如二堡,是汉代赵充国留守驻扎的地方。在兰州界内,西夏认为这是地势优越并且肥沃的地方,极力争抢。二堡如果失去,那么兰州、熙河就危险。延州主帅打算把二堡给西夏,苏辙主张这种意见。等到熙河、延安二地捷报一同传来,苏辙上奏主张将二堡给西夏。王岩叟说:“在地形上有高下平险之势的地方,岂可轻易放弃,给了西夏,不知西夏会不会再有其他要求?”太皇太后听从了王岩叟的建议,从此,把二堡给西夏的事情就不再提了。
一身凛然正气 被谗言所伤
王岩叟对内憎恶分明,决不曲意逢迎,对外凛然正气,绝不卑躬曲节。时光虽已隐去千年,其人物形象仍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熙宁四年(1901年)授任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入朝辞谢,太皇太后说:“知道你的才能、声望,所以不按常例越级任用。”王岩叟又再次拜谢,进言说:“太后听政以来,纳谏从善,务必合乎人心,所以,朝廷清明,天下安定清静。希望信之不疑,守之不失。”又稍稍上前而向西,上奏哲宗说:“陛下今天圣学,应深加辨别邪佞正直。正直的人在朝廷,那么朝廷安定,邪佞的人一旦进用,便有不安定的迹象。不是说一个人能这样,原因是其同类呼应的人很多,上下蒙蔽,不知不觉养成祸根而已。”又进言说:“偶然听说有人以君子小人掺杂任用之说报告陛下的,不知果然有这样的事没有?这是严重贻误陛下。自古以来君子小人,没有掺杂任用的道理。圣人只说:‘君子在内、小人在外则安定,小人在内、君子在外则混乱。’小人既然进用,君子必定引类而离去。如果君子小人竞相进用,则是危亡的基础。在此任用之时不可以不加明察。”太皇太后、哲宗认为很对。
上清储祥宫建成,太皇太后对辅佐大臣说:“此宫全是皇帝出宫中物资营造,以成全先帝的遗志。”王岩叟说:“陛下不烦公府,不劳动百姓,真是盛德之事。但希望从今以后以兴造土木为戒。”对于宫建成将要大肆赦免,王岩叟说:“天禧年中,祥源宫建成,治平年中,醴泉宫建成,都没有赦免。古人有临死前劝谏君主不要赦免的,这可见赦免对圣治没有好处。”
宋哲宗选定皇后,太皇太后说:“皇帝得贤惠的皇后,有内助的功用,不是小事。”王岩叟应对说:“内助虽然是皇后的事,但正其家必须在于皇帝。圣人说‘正家而天下定。’应在开始就慎重。”太皇太后把这话多次告诉哲宗。王岩叟回去后选取历代皇后事可以作为效法的,编为《中宫懿范》进献。
宰相刘挚、右丞苏辙因人言请求辞官,王岩叟说“排斥奸恶邪佞,光大圣治,刘挚与苏辙的功劳居多。希望深察谗言毁谤的用意,重惜腹心大臣,不要轻视他们的去留。”太皇太后、哲宗表示同意。后来,刘挚被御史郑雍所攻击,王岩叟接连上疏救助。刘挚离开相位,御史就指责王岩叟是刘挚朋党,罢为端明殿学士。进谗言的人还不满足,太皇太后说:“王岩叟有大功劳,今天的诏命,是出于无奈罢了。”
1093年,50岁的王岩叟移任河阳,几个月后去世,谥号左正议大夫。王岩叟传世墨迹有《秋暑帖》《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尺牍》等。(聊城新闻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