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照片里的红色记忆!聊城英雄金方昌:狱中受尽折磨未屈服,牺牲时年仅19岁

2021-07-01 08:42: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侯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侯晓 通讯员 孙玉荣 刘琳 韩停 聊城报道

  一张老照片,牵出一段红色记忆。在聊城古城区的老照片博物馆,陈列着这样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主人公名叫金方昌,拍摄时他只有14岁,中学刚毕业,虽然年纪不大,但我们可以清晰地洞察出他坚毅的眼神。

  金方昌,1921年出生于聊城的一个普通的回族家庭,小小年纪便投入到革命事业。1940年,在运粮途中,因敌探告密,金方昌被捕。在狱中,他受尽严刑拷打,并未屈服。最后,金方昌被敌人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19岁。

  那么,他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他是如何与敌人作斗争的?他的英勇经历对后人有何影响?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近金方昌的后人,也就是聊城市博物馆馆长、聊城市摄影家协会会长林虎。一段关于金方昌的故事,林虎娓娓道来。

  记者:金方昌烈士是您什么人?他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

  林虎:金方昌烈士是我的四伯,1921年6月11日(农历)出生聊城古城,我的爷爷先在古城做小生意,后来开了一个书局,叫摄西书局,在楼东大街。金方昌烈士从小就在这个书局里做帮工,有机会接受到一些进步书籍的洗礼。而且在那个民族危亡的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他受到胞兄金默生(金瑞昌)的影响,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记者:金方昌烈士参加革命后,主要在哪里工作和生活?

  林虎:金方昌烈士在1937年就离开了聊城到济南求学,在济南求学的过程中他参加了抗日民族先锋队。当时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德州,济南已经是岌岌可危,他们就随着这个抗日民族先锋队南撤到了济宁,从济宁又辗转到了徐州、开封、风陵渡到了山西临汾。后来,他从临汾考入了运城抗日民族大学的二分校,在那儿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记者:金方昌烈士是怎么被捕的?

  林虎:金方昌烈士在求学过程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大学毕业以后到了山西代县。代县当时是日军攻占的最前沿,他在代县的城关区担任了区委书记,当时主要做抗日宣传工作和发动群众抗日救国。

  敌人一直拿他当眼中钉,悬赏5000大洋捉拿他。当时正好是在百团大战期间,他组织往前线送公粮,由于叛徒的出卖,敌人得知他在大西庄运送公粮的消息,派了日伪军的马队200多人对大西庄进行了包围。当时金方昌烈士躲到了山里面,敌人非常狡猾,佯装撤退,留下两名伪军在村里做内应。

  金方昌烈士听说敌人已经撤了,有两个汉奸在村里捣乱,他就和另外的战友想把这两个汉奸除掉,结果中了敌人的埋伏。他打光了子弹,最后把枪和文件埋到山沟里,和敌人进行了肉搏,但是因为寡不敌众而被捕。

  记者:从被捕到牺牲,金方昌在狱中经历了多长时间的黑暗?他又是怎样面对敌人的严刑酷打的?

  林虎:他是在1940年11月22日被捕,12月3日牺牲,在狱中经历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是敌人对他进行了残酷的折磨,打断了他的一只胳膊,打坏了一只眼睛。但是金方昌烈士始终表现出共产党员的英勇坚强,没有向敌人屈服。在狱中,他还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墙上写了一首诗: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非常有民族气节。

  记者:听说他在牺牲之前,写了一封家书,您知道他这封家书是写给谁的吗?

  林虎:家书是写给他的两个哥哥金永昌和金瑞昌(金默生)的,信中对他自己是如何走向革命道路以及这次被捕进行了总结。信的最后还对自己的后辈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侄儿们一定要走向革命道路,把抗日救亡进行到底,把共产主义事业进行到底。

  1940年12月2日深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金方昌借着月光,用铅笔头在纸烟盒上给县委和哥哥写了信。

  在给县委的信中,他写道:“我被捕,但没有任何对革命不忠诚的地方。无论在敌人拷打中、利诱中,没有暴露一点秘密。牺牲是为了革命,没有什么,这是革命成功的代价。”

  在给哥哥们的信中,他写道:“我被捕后,没有丝毫悲伤。我只有仇恨和斗争。我知道我是为了民族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而牺牲。”他还要求哥哥们:“能坚决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到最后胜利的时候;能把弟弟侄儿们都培养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记者:金方昌烈士的事迹对您和您的家族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林虎:我本姓就姓金,金方昌牺牲后,三伯金默生(金瑞昌)紧急通知家人改名换姓,当时在老家的亲人都改了姓,以避免日伪军对族人进行迫害。

  为什么改姓“林”而不是其他呢?

  因为,我们这个家族迁至聊城的第一代先祖名叫金玉林,取其姓名中的最后一个字。后来,解放后,我父亲有很多机会可以改回来。但是我父亲说,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姓氏就是一个符号,我们不能去享受烈士带来的名誉,我们要用自己的工作去给烈士争光添彩。不能拿着烈士的名义去提经济上、政治上的要求。这一点,我觉得就是父亲给我的一个传承。

  记者:您接下来准备做点什么?

  林虎:我最近正在筹备做纪念馆。通过做纪念馆,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金方昌烈士,他走向革命道路,不是心血来潮,他是有着坚定的信念,他是一步一步的,非常扎实地走向抗日救亡这条道路。

  金方昌烈士求学的时候非常刻苦认真,他在聊城省立师范第三附属小学上的小学,后考入了聊城的省立三中,毕业以后又考入了济南一中。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积极参加抗日民族救亡斗争,从聊城就积极的做抗日宣传,积极参加各种游行、集会等的抗日宣传工作,到济南也是积极的发动群众,发传单、演讲等,参加一些抗日宣传活动。

  到了山西以后,进入当时的国共两党合作成立的抗日民族大学,在大学里面他是年龄最小的,也是最用功最刻苦的。在学校期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所以说,虽然金方昌烈士牺牲的时候只有19岁,但是,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着坚定的抗日救亡的这种信念,并且一步一步的去践行了他自己的诺言。

  所以,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先辈们,是他们抛头颅扫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变得更加富裕。

初审编辑:李兆辉

责任编辑:王文趱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