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王汉民和他的作品。记者 许金松 摄
几天来,在聊城展区,多种精品铜雕的展示引人关注。而铜雕的制作者王汉民的确是一个大师级人物。2000年起,他曾8次进驻故宫、国家博物馆参与修复文物。
记者 许金松
王汉民,56岁,出生地是临清市老县城遗址所在地北关村,从小接触许多当地出土或者遗留的铜钱、铜器、瓷器等,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启蒙和爱好的基础。
1979年8月,王汉民考入山东工业大学第二机械系铸造专业,又为以后的青铜器复制和修复、铜雕艺术品的制作,尤其是宗教题材铜雕的制作,打下了坚实的材料和铸造工艺的专业基础。
1983年8月参加工作到2000年,王汉民主要从事以铸铁、铸钢、铸造铜合金、铸造铝合金为材料的,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工作,其间,他一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
工作时间以外,王汉民在自己家里尝试制作青铜器中的鼎、簋、尊等没有人物造型的器物,积累了大量的青铜器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和实际生产经验。
1990年前后,他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几年的时间,虚心向老师和同行学习,使自己在雕塑造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制作铜合金的动物和人物。释迦牟尼、观音菩萨、马踏飞燕、铜镜、铜钱等相继问世。
1995年以后,在原来生产青铜器和铜雕人物的基础上,王汉民开始制作高仿青铜器和修复青铜器。高仿明官造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宝生佛、商中期鼎、商中期爵、汉代青铜器等,都是这时候制作的。这些作品不管是造型还是表面皮壳,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几乎能够以假乱真。
王汉民表示,从2005年开始,他潜心钻研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宣德炉的生产和高仿制作。从化学成分的配比、铜合金的精炼、形状的比例,一直到表面颜色的调整,都做了大量的翻来覆去的实验工作,经过几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终于制作出了和宣德炉一样漂亮的现代宣德炉,一经推出,好评如潮。从2000年起,他曾8次进驻故宫、国家博馆参与修复文物工作。
2010年以后,他对工作方向做了调整,把原来的只是单纯的制作生产,改为以宣传儒释道精神为主、以生产制作为辅,相继推出了以仁者爱人为主要思想的儒家孔子铜像;以官取其忠、兵取其勇、商取其信、民取其义的,跨越儒释道三界的,关公精神为主的系列关公铜像;以佛家善良、友好、修身养性为主要精髓的系列佛像。材料主要以青铜为主,表面有镀金、贴金、鎏金、彩绘、热着色、掐丝珐琅等。目前逐渐形成了独有青铜器配方、独立艺术造型、独特表面着色技术的自己的特点。(聊城新闻网)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