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635-8800121转601

投稿信箱:dzwlcjzz@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节后“用工荒”准时来袭 转型升级成解决关键

来源:中新网   作者:   2013-03-09 09:35:00

资料图

  中新网3月8日电(财经频道 李金磊)春节过后,用工荒“准时”来袭,广东、江苏山东等多地同时出现了招工难现象,且有从沿海向内地蔓延的趋势。分析指出,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用工荒”将难以消除,企业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多地节后出现用工荒

  春节过后出现“用工荒”,这几年来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定律,春节一过就会准时奏效。今年的“用工荒”不仅出现在东部沿海城市,还蔓延到了劳务输出大省安徽、河南等地。

  据公开数据显示,武汉缺工量首次突破10万人,广东缺工量高达120万人,河南一企业月薪5000元招不到软件工程师,安徽用工市场出现“一人难求”局面等。

  为了第一时间招到工人,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广东浙江的不少企业纷纷把战场前移,派出招工小分队,驻守在各长途车服务区和火车站。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不少企业老板为招揽工人而费尽脑汁:“老员工介绍新人有奖”、“高管列队向返厂员工鞠躬”……甚至有企业不惜重金在当地报纸刊登“老板喊你回来上班”的广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用工荒”的一大背景是人口红利的趋于消失。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15-59岁劳动力年龄人口首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了345万人。

  “结构性”用工荒凸显

  面对“用工荒”,武汉起点人力资源市场总经理朱运德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分析说,今年困扰企业的“用工荒”,与过去全面用工紧张不同,是一种结构性的紧张,可以称之为“新用工荒”。他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岗位有限,目前的用工缺口大部分是由于流动性而造成的季节性缺工,多是普工等基层岗位,主要为服务业。

  此外,除了普通工人,“用工荒”还表现在高端技术工人身上。致同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国际商业问卷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约三成中国企业表示目前对于熟练工的招聘依然存在较大难度,而高新技术行业如信息技术行业和清洁技术行业则有高达半数企业表示难以招到熟练技术员工。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则认为,现在总体还是处于“用工荒”的阶段,劳动力市场还没有达到供求比较平衡的状态。大规模的“用工荒”会慢慢消失,结构性“用工荒”会长期存在,比如在制造精密仪器方面,需要高技能技师,这就体现在高技能的人力供给不足。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室主任陈建辉表示,技术工人缺工问题集中化,主要在于目前人才市场中劳动者技能培养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高端技术型工种的人才断层反映目前在专科高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企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当前,中国正在经受“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双重煎熬和疼痛,暴露了我国用工政策的诸多不合理之处。要缓解这种结构性的“用工荒”,还须多管齐下。

  业内专家认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变就业观念、提升服务业吸纳就业空间等制度性改革成为破解难题的根本所在。

  分析指出,首先,政府层面要积极介入与引导,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促进劳资双方建立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既要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还应该在“权利留人”尤其是“维权留人”方面下功夫;最后,从长远来看,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用工荒”将难以消除,用工荒也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自我救赎。(中新网财经频道)

徐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