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东昌(10)耄耋老兵马保明16岁入伍 每天穿草鞋行军百余公里

2019-09-06 10:09: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张毅恒

  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马保明老人身体硬朗,耳不背、眼不花。

  马保明老人向记者展示复员军人证明书。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见习记者 张毅恒

  他以一个老兵特有的坚韧和无私,净化着后人的心灵,警醒后辈勿忘过去艰辛岁月,他就是家住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道口铺村的建国前参军入伍的老党员马保明老人。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马保明身体硬朗,耳不背、眼不花,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姿态。

  马保明1946年在二野战军参军入伍,1955年1月20日在成都第四航空予科总队退伍复员,时任副排长。曾参加过梁山阻击战、潍县十三里堡战斗、开封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大大小小十几场战役。

  据马保明回忆,小时候常受欺负,16岁那年,在父母的反对声下,自己毅然决然的参军入伍。“入伍时穿着棉袄,那时候个头和一杆枪差不多高,参加的是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部队。”马保明说,入伍时,道口铺村已经解放,村里和他一起参军入伍的有六人,在后来的多场战役中牺牲了五人,只有自己活着回到家乡,想想真是九死一生!

  入伍后,马保明跟随部队先后在莘县、河南范县打过一些游击战,十七岁时的一场拼刺刀战役让他重新审视了战争的残酷。“那次战役是发生在河南,实打实的拼刺刀,当时部队由北向南走,敌军是美式装备部队,从西向东走,最后敌我双方遭遇了。”马保明说,两军谁先抢占了远处的那个山头,谁就能获得胜利,抢占不到很可能就会全军覆灭。

  马保明回忆,敌军在南边,我军在北边,排长果断下命令,遇到敌军后就拼刺刀。当时自己年龄小,一直跟着排长,最后才没有牺牲,后来才知道那场战役牺牲了有成百上千人。

  老人参军时荣获的勋章早已不见,只剩下这一本复员军人证明书。

  解放战争期间,他多次遇到危险,陷入敌军包围,但又数次成功脱险。战争中,马保明老人没有负过伤,用他的话来说“简直太幸运了”。最激烈的一场战争是梁山阻击战,这也是老人经历的最后一场战役。马保明所在的班一共有12名战士,敌人一个炮弹爆炸了,全班战士应声倒下。战斗结束后,全班只有马保明一人活了下了。

  “我们班负责在敌军领地安置炸药包,刚装好炸药包,敌军的炮弹就飞了过来。”七十年过去了,马保明老人还清晰记得,梁山阻击战时的惨痛画面,战友全部阵亡,对于他来说悲痛至极。现在,老人一个人闲暇时还常常回忆军旅生活,想念那些曾经的战友。

  对于往事,聊得越多,老人的叹息声越频繁。“仗打完了,要负责打扫战场,战士的尸体要拉回来掩埋,如果战士被炮弹直接炸死埋在土里,打扫战场时,就不再扒开了,所以战场上遗留下很多无名烈士墓。”马保明说,行军打仗没有不苦的,每天穿着草鞋、布鞋要走上100多公里。最苦的时候,我们部队在山上坚持两天两夜,白天打仗怕敌人发现,趴着不敢动,只有挨到晚上,才能吃一点干粮。

  1955年,马保明前往成都第四航空予科总队学习地勤知识一年。退伍后,回到老家道口铺村,当了7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如今,老人依然保持着党员和军人的形象,不抽烟、不喝酒,每天作息规律,起床后穿戴整齐,胸前戴上党徽,闲暇时骑上自行车外出游玩打发时间。“老一辈要时常警醒后人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马保明说。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牛卓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