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故事(11)东阿凌山村:凤凰山的美丽传说在此流传

2018-06-05 18:06:00 来源: 大众网聊城频道 作者: 侯晓

  编者按:

  地名,是一座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更有时过境迁的烟雨沧桑。

  聊城地名的形成方式可谓丰富多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既是过去地名命名规律的体现,又是今后地名命名原则的借鉴。品读地名背后的故事,对于从侧面了解聊城丰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讲好聊城故事,唱好聊城声音。继大型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聊城印记》后,即日起,大众网聊城频道将联合聊城市民政局、聊城市地名文化学会再次推出《地名故事》大型系列报道,带您走进聊城每一个角落,聆听一段有趣的故事,品读聊城浓郁的文化气息。

  凌山村现存几座明清时期民宅,现已无人居住。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大众网记者 侯晓

  对打小生活在鲁西平原的聊城人来说,印象里的家乡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石头都很少见,更别说是石头山了。然而,在聊城东南隅的东阿县,却有关山、鱼山、位山、凌山等,均系泰山余脉,其中不少地名以山的名字来命名,大桥镇凌山村便是其中一个。

  凌山村,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地处黄河岸边,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关于凌山村的建村历史,王氏谱碑有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王氏始祖从青州府益都县迁来立村,因当地有一座小山叫凌山,村庄取名为“凌山”。相传,凌山村流传一段“凤凰山”传说,因而凌山又叫作“凤凰山”。

 

  凌山村的石头建筑房屋。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如今,走进凌山村,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成排连片的石头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斑驳的青石路,残留的古围墙,鉴证了凌山村的百年沧桑。凌山村的小胡同别有特点,并非直来直去,而是曲里拐弯,宽窄不等,宽处可容纳四人并肩通过,窄处只可容纳一人通过。置身山间,大有曲径通幽的意味。

  在凌山村中央偏南北走向主干道右侧,现存几座明清时期石头建筑民宅,被郁郁葱葱的绿荫遮挡,稍显羞怯,虽说年久失修,几近荒废,仍难掩其古朴风华。据凌山村83岁老人王西峨介绍,这些老房子距今已数百年时间了,十几年前还有人居住,出于安全考虑,房屋主人全都搬离,老房子便闲置下来。

 

  村中小胡同。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都说东阿水好,东阿的地下水便是矿泉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主要得益于东阿县优越的地理位置,东有黄河水流经,泰山余脉绵延至此,独特的地质结构,涵养了丰富的优质地下水资源。在凌山村,不少居民仍有喝地下水的生活习惯,九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比比皆是,大抵和优良的水土环境有关联。

  当然,更令人津津乐道的还属“凤凰山”传说,这是聊城唯一省级非遗传说,凌山村便是发源地。据史料载,在唐朝之前,“凤凰山”传说便在东阿县大桥镇凌山村一带流传。另有志记载,凌山在城北三十里,其上有洞,天寒洞即雨。雨前洞吐雾成云,去,缭绕山腰铺天密布;山,拔地钻天颠浮云上。故山为“凌云山”,洞为“凌云洞”。

 

  凌山村一角。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凌山主峰高大,顶部又有一处大庙,此山伸向西北方向200米处有座小山,并伸向东北方向300米处也有座小山,就像两个翅膀,大山像个身子,庙像个头,三位一体,形成一只完整的凤凰形象,所以凌山又叫凤凰山。凤凰山有座福昌寺,每年农历四月四日举行盛大香火会,会期4至6天。香火会期间,人山人海,方圆200多里的群众都来拜佛祈福。

  福昌寺香火旺盛,凤凰山一度美名远扬。相传,凤凰山上,住着雌雄两只凤凰。它们晚上休息,白天就飞到原黄屯乡南的香山南的米山去吃米。有一天,凤凰吃完了米,正伸着脖子想喝黄河水,被江南蛮子一脚踩住了脖子,凤凰又渴又气又急,趁黑夜飞到了现在的聊城市的胭脂湖,美美地喝足了水。

  凤凰看到聊城这一带是一望无际的梧桐树林,树林中间的一块开阔地上,还有一座好几丈高的大土台子。站在台上可以眺望方圆百十里远(该土台子就是原凤凰台),并且当时的聊城是南北大运河的大码头,船来船往,商贾云集,十分繁华,就统率着这林中百鸟,在聊城住了下来,生活得十分欢快。

 

  通往山顶的青石路。大众网记者 侯晓 摄

  据说,一年秋天,连下大雨,树林周围都是水,深不可测。水里来了条大蛇,吞食飞鸟,伤害百姓,公凤凰与大蛇恶斗三天三夜,因敌不过大蛇,被活活累死。母凤凰由于腹中有蛋,怕绝了后代,便暂时离开这里。后来,来了两个人,一个叫王东,一个叫王昌,他们自告奋勇,愿意承担,他们经过奋勇激战,将大蛇赶走。

  原来,这两个人就是被大蛇赶走的那对凤凰所生的儿子。王东、王昌建城,凤凰帅百鸟送来木石用料,不长时间,一座雄伟的湖城便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再建城的功绩,便将该城改名为“凤凰城”。因为该城又是王东、王昌兄弟所建,又叫东昌城。这一带的百姓又逐渐地返回了故里,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部分资料由东阿县委宣传部提供)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