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_看图王.png'

【新春走基层】聊城秦庄村法学女硕士的两年“村官”路:推动法律进农村创全省先河

2018-02-14 21:09:00 来源: 大众网聊城频道 作者: 程洽洽

  新春走基层 

  法学女硕士的两年“村官”路:推动法律进农村创全省先河

  时间:2月13日 

  地点:聊城开发区北城街道办事处秦庄村

  大众网记者 程洽洽 

  郑敏和村内老党员交流

  秦庄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017年年初,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全省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不但推动了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更让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意见》印发的前一个月,省司法厅主要领导深入聊城秦庄村等基层法律服务场所调研,对聊城市实施的“一乡镇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工程为全省村(社区)法律服务全覆盖提供成功样本给予高度肯定。

  值得骄傲的是,聊城开发区北城街道办事处秦庄村就是“一乡镇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工程的发源地,而这个工程的雏形正是秦庄村大学生村官郑敏的一个提议。

  选择:从德州到聊城 她跨市到农村奉献青春

  郑敏,西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生。2015年毕业季,成绩优秀的她有多种选择: 回德州老家发展,方便照顾年迈父母;发挥专业特长做一名律师;继续在象牙塔里深造...无论哪种选择,家人都表示支持。

  2015年7月,经过层层选拔,郑敏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她考上了聊城秦庄村的大学生村官。

  这个选择,出乎家人的意料也遭到家人反对。

  辛苦半辈子培养成才的小棉袄,要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外市农村工作。母亲的眼泪、父亲的叹息、哥哥的挖苦,郑敏何尝不懂?

  “我发展的好,他们就放心了。”郑敏能理解家人不支持是出于对她的关心,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在工作上做出成绩,在生活上照顾好自己,用实际行动宽慰家人。

  问题: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矛盾频发

  深入田间地头、挨户走访群众,召集党员议村事、拉家常。背上行囊,远离家乡父母的郑敏一头扎进了省级评定贫困村,用她法学女硕士的独有视角,为村庄的发展谋取出路。

  两口子生气闹离婚、妯娌俩因婆婆给谁家多看会儿孩子而骂街、邻里两家因老母鸡被狗咬伤而大打出手,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农村,鸡毛蒜皮的矛盾尤为突出。

  2015年,刚入村没多久的郑敏就碰上了一档事,年迈的母亲把房子的继承权给了一直赡养他的大儿子,未尽到赡养义务的二儿子心生怨恨和老大爆发冲突。不忍看到骨肉相残的老太太私下里找到了村委会,想让郑敏帮着调节。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个20多岁的姑娘面对年近五旬的农村老汉,以平实温和的语气,结合她精通的法律专业,硬是让“号称”老死不相往来的兄弟俩握手言和。

  看到两个儿子和好如初,紧握郑敏的双手,老太太当场落泪。

  郑敏和秦庄村“司法行政工作室”合影

  解决:敢想敢言,得到群众和政府的支持

  在帮助村民解决矛盾、入户调研过程中,郑敏认识到,基层群众在土地征迁、农民工讨薪、赡养老人等问题上经常采取过激行为,既无法保障自身利益,又激化社会矛盾。

  “究其原因,是对法律知识的欠缺。”面对基层矛盾频发,郑敏有自己的见解。

  一方是急需法律知识的村庄,一方是法学硕士村官。

  2015年9月,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到秦庄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蹲点调研。在座谈会上,敢想敢言的郑敏向徐景颜提出了“法律进农村”的想法。

  郑敏的初衷很简单:提供法律援助,满足基层群众对法律的渴求。郑敏简单的想法在市领导看来不简单,当即拍板支持。

  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2015年10月,秦庄村“司法行政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怎么依法讨回农民工工资?长期家暴该怎么维权?”工作室成立之后,本村群民带动邻村群民,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百姓都知道了秦庄村有律师免费给大伙提供法律援助。

  实践出真知,群众的好口碑验证了基层对法律的渴求程度。

  2016年年初,“一乡镇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程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16年聊城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同年4月,推进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聊城“一乡镇一团队、一村居一顾问”正式全面展开!

  村官任职期间,郑敏写了三本厚厚的工作日志,字迹整洁内容清晰,记载着早、中、晚满满当当的工作安排

  奉献:周五动手术周一照常上班,结婚前两天还在忙工作

  有收获就一定有付出。郑敏有多付出?工作半年瘦了10多斤、周五动手术周一照常上班,结婚前两天还在忙工作。

  2015年11月份,刚入职三个月的郑敏检查出乳腺纤维瘤,这是青年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疼痛影响了郑敏日常生活和工作,医生建议做手术摘除肿瘤。

  周五,郑敏请了一天假,在男友的陪伴下去医院做了手术。没告诉领导,是因为村里的工作实在太多,撇下一天,工作就要滞后好多,她没好意思开口;没告诉父母,是离家在外的郑敏习惯了报喜不报忧,她怕父母担心,也怕自己会掉眼泪。

  周末休息了两天,周一照常上班。

  可毕竟是场手术,没有父母的陪伴,也没有请病假,面对记者询问会不会感觉委屈。“年轻嘛,我身体好得很呢。”郑敏莞尔一笑,轻松带过。

  2017年5月19日,是郑敏和男友结婚的大喜日子。男友老家是聊城阳谷,郑敏老家是德州平原,风俗习惯多有不同,郑敏的母亲早早的嘱咐她要提前回家,力求婚礼能准备充分。

  5月16日,秦庄村要接待一场重要的调研活动,17日,要提交一份重要的调研报告。“全按男方婚俗办。”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郑敏一句话打发了焦急的娘家人。

  直到5月18日,婚礼的前一天,郑敏才匆忙回到德州老家,因为时间紧迫,连结婚的红袜子都没买到,用一双粉色袜子代替。

  这些故事实实在在的发生过,在听者眼里似乎缺少人文关怀,但郑敏认为当把与老百姓打交道当成一种乐趣,所有付出都是快乐的,也是值得的。

  郑敏建立了“秦庄大家庭”微信群,出门打工的村民和村内村民,大事小事,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她

  收获:受村民爱戴,被往包里塞火腿肠

  天时地利人和。全体党员、全体村民、第一书记、郑敏和大家有着一致的想法,那就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富民强村的建设路。

  如今的秦庄村,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1005亩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发展扶贫产业,村民有了自己的司法行政工作室,有了自己的文艺宣传队,也有了自己的老年人幸福院,60岁以上老人可定期免费体检,贫困户逢年过节有各界关怀。

  两三年的时间,秦庄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7月,任职考核优秀的郑敏被调到了北城街道办事处新的工作岗位,用领导的话说“发挥她的能量,造福更多群众”。

  得知村官离开需要填写测评表,村民们自发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大队部等候,有的村民放弃了每天200元的务工收入专程请假、不识字的村民让别人帮忙也要填写测评表…

  两年的时间,村民们把郑敏当成了自己人。

  近期,郑敏回到秦庄村主持村两委换届工作,结束已是下午3点时间。一位村民注意到郑敏还未吃午餐,硬是往郑敏的包里塞了一包方便面和一根火腿肠。

  这位村民说,平日在外打工,与郑敏本人见面甚少,但他知道秦庄村之所以脱胎换骨,郑敏功不可没!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