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
为了街巷靓丽,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中心的人员不畏寒霜尽职尽责
退伍不褪色,不管是执行任务还是原地暂息都保持队伍统一不乱
大众网聊城1月2日讯(记者 程洽洽)2018年元旦来临之际,52岁的张立侠把2200元的工资悉数交给妻子,妻子数了一遍又一遍,笑得合不拢嘴。
这2200元的工资是六级伤残退役军人张立侠走上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后,领到的第一笔工资。
1983年,张立侠入伍参军,期间参与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场上奋勇抗击的他落下了身体上的伤残,荣获二等功,1986年退伍回到聊城参加工作。
工作没多久赶上国企改革,张立侠下岗,需自谋生路。建筑工人、厂区保安、绿化工人,他尝试种种谋生路,由于身体有伤残,再努力的日子也过得捉襟见肘,甚至在老人需要照料、孩子上学阶段,一家人一度靠低保金维持生活。
“退役军人是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另一方面他们的就业存在一定问题。”山东开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广路说,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一些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道路拥挤、卫生较差、噪音较大等问题突出。
一方是有心为人民服务的退役军人,一方是急需服务的背街小巷和社区居民。
2017年9月份,耿广路向东昌府区柳园街道办事处的领导递交了一份《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中心申请书》,他的想法很简单,把同张立侠情况相似的退役军人组织起来,走向再创业的岗位,服务百姓。
“这个想法很伟大,我们尽全力支持。”柳园街道办事处的相关领导在调研后给予肯定和支持,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用品,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一次性提供了12个公益性岗位。
10月份,依托物业管理公司,聊城首家“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早晨6点到9点,中午11点到2点,下午4点到7点,每天早中晚高峰期,张立侠和他的队友们准时走进背街小巷维持商贩秩序、打扫卫生、帮助有需要的居民和商户处理问题。
“不拥堵,回家的路变得舒心了。”住在园东街附近的王大姐说,以前的园东街乱摆乱放,道路拥挤不堪,自从张立侠他们来了之后,卖早餐的有了秩序,道路通畅整洁了许多。
上岗一个多月的时间,张立侠和其他队友定时、定人、定岗尽职尽责,寒冬风雪也阻挡不了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找到组织了,这个平台给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张立侠说,这份工作给了他退役军人的尊严,让他得以实现人生价值,满足了为人民服务的那份情怀,他无比珍惜和感恩。
2017年12月25日,聊城市委副书记陈平来到柳园街道退役军人创业孵化中心,看望走上公益岗位的退役军人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我申请把低保户的名额给了更需要的人,我有工作了!”采访结束,张立侠告诉大众网记者,这份工作给了他足够信心过好日子,他不再需要低保金,他也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公益性岗位,让他更多战友走上岗位,服务人民。
初审编辑:李乐涛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