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大众网聊城1月10日讯(记者 王传胜)1月9日下午,期末考试结束后,聊城实验小学将搬迁到新校区。当天对外开放,许多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回到校园,再看曾经的校园最后一眼。
据介绍,为配合古城保护与改造整体规划,位于聊城古城区光岳楼南的实验小学要整体搬迁。经过紧张的施工,目前,新校区已基本完工,寒假过后正式启用。新校区位于站前街南段,望湖小区北邻。
1月9日下午,老校友们纷纷赶来,有白发苍苍的老师,也有刚毕业不久的学生,约上千人先后来到校园,再看一看曾经的教室,寻找童年的记忆。
为了方便校友返校参观,该校1月10日、11日两天继续对外开放,欢迎各位校友前去。
恋恋不舍,再跟校门口的校牌合一次影。大众网记者 王传胜 摄
毕业生们纷纷在印有“百年实验,记忆永远”的背景板上签名留念。大众网记者 王传胜 摄
“我当年在这里上学时,就是这么滑的!”大众网记者 王传胜 摄
几位退休老教师自发来到学校,再看一眼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再戴一次红领巾。大众网记者 王传胜 摄
今年75岁的张洪天和孙子在学校合影。他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孙子,一家六口人都在这里上过学。大众网记者 王传胜 摄
据悉,聊城实验小学前身是聊城最早的中学——山东省立第二中学。该校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校,系清朝东昌府启文书院改组而成。
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该校仅设初中班。民国十四年(1925年)增设高中班。翌年,高中部并入济南。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因战乱而终止。省立二中终止后,来源于冀鲁豫35个县的学生一部分回到本地参加了抗日救国运动,一部分学生参加了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领导的抗日挺进队。
抗日战争前期,省立二中改成了军干校,由范筑先将军任军干校校长;抗战中后期,曾更名为“模范小学”,学制五年。(这一时期也曾是日伪时期的司令部所在地)该校毕业学生中,有很多人成了中共优秀党员和干部,如“中共鲁西县委”的创始人,革命烈士赵以政、孙大安、王寅生、杨耕心等,均为省立二中1925年毕业生。金方昌、金谷立、邓延熙(白果)等烈士,著名画家李苦禅、原中顾委常委段君毅等都是该校后期的毕业生。省立聊城二中毕业生现尚在中央机关和高等院校担任领导职务者,以及著名专家、学者、高级知识分子等不计其数,不一一列举。
1953年,被定为地区重点小学。1966至1976年,实验小学改名为“五七”小学。
1978年被定为山东省重点小学。
1979年,奉省教育厅指示,取消“五七”小学校名,恢复“实验小学”名称至今。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