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
大众网聊城5月10日讯(记者 王新)在聊城市高新区许营镇韩庄村,有一处百余年历史的家庙,家庙中的族谱碑记录着从村庄建立至20世纪30年代韩庄村十七八代后人的族谱。另外,这个村庄还有3棵成为村民的心灵寄托的400多年的老古树。韩庄村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村里人向记者介绍“族谱碑”。大众网记者 王新 摄
走进韩庄村的家庙,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顿时让人心生敬畏。据相关资料记载,韩氏家庙占地面积246平方米,建筑面积44平方米,是一座外观青砖灰瓦,硬山式屋脊,抬梁式结构的清代家庙建筑。家庙正堂面阔3间长8米,进深1间深5.5米。前有前廊,院内正对屋门口有一韩氏族谱碑,整个家庙框架完整,对研究清代建筑艺术具有一定价值,目前已被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看到“韩氏谱碑”从4支往下分,上下共千人,约十七八代人。村里91岁的老人韩建华向记者介绍,“韩氏谱碑”于民国22年立碑,至于家庙何时建立,他也已记不清楚。相传,400多年前有一位名叫韩淮南的人带着族人从江苏淮安府(今淮安市)来到此地,经过祖祖辈辈的延续,才发展成现在的韩庄村。
88岁的韩文芹老人介绍,上百年前,临清和茌平的生意人从该村路过时,村民会免费在此备水设饭帮他们解乏。而受到招待的这些人还专门为该村民送过两块牌匾,赞扬他们以示感谢。“我还记得当时送牌匾的情景,可惜的是牌匾在文革时期被破坏了”,韩文芹说。因此,在百年前韩庄也被称作“善人韩”。
400多年的皂荚树依然枝繁叶茂。大众网记者 王新 摄
村中生存400多年国槐。大众网记者 王新 摄
在韩庄村,3棵400多年的古树同样见证了它悠久的历史。其中皂荚树枝繁叶茂,树茎很粗,需几人才能把它环绕开,格外引人注意。因皂荚树不是本地植物树种,村里人猜测是先人迁移到此地时随身带来的树种。另外两株古树的品种为国槐,部分树干已中空,但依然绿叶丛生。因古树年代久远,自然少不了关于它的传说。村里有人传说古树上住着9个仙女,虽然古树的传说非常离奇,却寄托着韩氏族人对古树的敬畏与尊崇。
除此之外,韩庄村还出过不少“文化人”。清代年间,韩庄村第三支的后人韩寅亮曾考上省里的贡生,韩茂勋曾考中武生,韩思问中了举人。如今,村里出了不少大学生和硕士,悠久的历史,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连同淳朴善良的民风一起得到发扬光大。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