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金路) 停车难问题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协委员几乎年年要提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刘艳霞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建议规划引领、改造提升、挖潜舒“困”从等措施。对此,市规划局在答复中表示,经科学预测城区内需要停车位约21000个,须制订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
刘艳霞说,车多路窄,停车位严重短缺,导致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车辆分流不合理,路边车满为患,特别在一些商业繁华路段及居民住宅小区周围,每到上下班车流高峰时段,堵车现象已成常态。停车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造成交通拥堵、妨碍交通安全,还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群众意见越来越大,解决城区停车问题,已是群情所催、民生所求。
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各类停车位已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公共中心配套停车建设规划不理想,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一些大型商场、休闲娱乐场所、餐饮酒店不胜重负,相当一部分车辆占道停放。
建议从城市规划、项目审批等源头上解决停车位短缺问题;调整和完善城市规划、设计,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和机动车增长速度,完善停车位的规划布局,提高停车位规划配备比例。
对此,市规划局答复称,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为使停车设施规划能够更好的满足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供应与管理的需要,贯彻区域差别化的停车供应与管理理念,本规划将中心城区分为三个停车大区:古城保护区、核心区、外围区。分别采取不同措施。
严格控制古城停车行为;核心区是有限制地供应停车设施,适度满足停车需求;在项目改扩建的过程中,对于未配建停车场或是配建停车位不足的项目予以改建,达到停车场配建标准。
制订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总数为100-150个;停车设施布局应尽量小而分散,泊位取50-150个为宜,非特殊情况不应超过300个。路内公共停车设施规划,作为路外停车有效的补充,路内停车设置灵活、使用方便,能够很好的满足短时停车的需要。
针对聊城市核心区和外围区的,考虑到聊城市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根据《山东省建设项目配建停车泊位设置标准》,结合聊城市交通出行特性,给出聊城市停车配建指标。其中聊城核心区严格执行《山东省建设项目配建停车泊位设置标准》中II类区域的标准,外围区比山东省配建指标高10%-20%。其指标略高于山东省标准,为推荐的最低值,该地区的公共建筑所配建的停车泊位不能低于相应的配建标准。
引导立体停车模式,在停车位不足的小区或办公楼,倡导修建、改建立体式停车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