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刘彦芬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护士长周继涛的办公桌上压着一张医疗欠费的名单,名单上有8个人的名字和欠费金额,欠费金额由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这份名单是她的“心头之痛”,因为她和每一位管床医生、护士每天必须去向欠费的病人家属催缴欠费,事实上他们并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每隔一段时间,周继涛还要统计一次科室欠费病人的名单,把这份名单和病人的资料转交到医院的医疗保障组,让他们接手去“催款”。
记者了解到,深圳每一家公立医院都有一本这样的账单——医疗欠费单。根据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的统计,全市11家市属公立医院目前累积的医疗欠费共有8157万元,欠费人数有8000多人。其中,市二医院的医疗欠费最多,达到四五千万元。
“见死不救”“没钱不治”显然违背了医生的天职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但是,在医院及医护人员全心全力救治病人后,若还要承担欠费的责任,这又是何等的尴尬,这样巨额的医疗欠款又该由谁来买单呢?
●全市11家市属公立医院目前医疗欠费累积达到8157万元,欠费人数有8000多人。
●市二医院的医疗欠费最多,有约5000万元,欠费的不全是病人,还包括社保和保险公司。
●全市市属公立医院一年的业务收入大约80多亿元
催款那些事
医疗欠费的催缴,对于医院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许多医院实际上完全放弃了对欠费的催缴,而像市二医院一样成立了医疗保障组负责催款的少之又少。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一楼收费处旁角落的一间小房是医院的医疗保障组,也是医院同事嘴里的“催款组”大本营。目前该组只有两名工作人员,记者去采访的时候,负责人孙正中刚做完手术还在休病假中,组员吴秀林担负起“催款”的工作。
“这是刚从科室转过来的欠费表。”吴秀林的办公桌上堆放着一沓账本,而他最近忙着的正是刚从烧伤科和重症监护室(SICU)转来的一叠“账单”,这些“账单”就是两个科室病人欠费信息确认表,一共有9份表格,1份已经交完欠费,剩下的8名患者中,7个来自烧伤科,1人来自SICU,总共欠费达到150多万元。
医疗欠费的催缴,对于医院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许多医院实际上完全放弃了对欠费的催缴,而像市二医院一样成立了医疗保障组负责催款的少之又少。“作为公益性的医疗机构,追缴病人的欠费没有有效的方法。”吴秀林说,医院成立医疗保障组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他到这个组也有三四年,“听孙正中说过,刚开始的时候,他会带着组员上门催款”。有一次,孙正中带着两个组员到租住在岗厦城中村的一位患者家里催款,他们好不容易找到患者的出租房,敲了好久的门都没有人回应,后来邻居听到敲门声告知,患者早几天已经搬走了。经过摸索,医疗保障组现在主要是通过电话或者赶在病人出院前与其家属进行沟通的方式来催缴欠费。
SICU病人阿昌(化名)5月19日因开着残疾车与别人的车相撞,发生车祸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到5月20日,其已欠医疗费用24487元。阿昌本来是一个残疾人,他的哥哥经济状况也很不好,这笔医疗费用当时是没有办法交的。“阿昌的哥哥阿文情绪非常低落,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躲着医生。”吴秀林说。当阿昌的欠费表被转到医疗保障组的时候,吴秀林就开始寻找帮助兄弟俩的方法。
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阿昌对事故的责任更大,但是吴秀林还是建议阿文通过交通事故保险的方式来争取医疗费赔偿。通过多次与医生和交警部门的沟通,事故他方决定使用不分车子的商业险和交强险给患者缴纳医疗费用。“不能硬碰硬地去催家属交费,也要考虑他们家里的实际情况,实在交不出我们也没有办法。”吴秀林说。目前,阿昌正在治疗中,情况也逐渐好转。
在烧伤科转来的欠费名单中,有一位名叫阿国(化名)的患者。据周继涛介绍,阿国是因为煤气爆炸被烧伤送进该科室的,治疗总费用是18万元,在入院时登记了劳务工医保,但没有交医疗费用。在抢救治疗成功后,由于烧伤科病房紧张,医生安排他住到走廊。没想到的是,阿国被安置到走廊后,居然在5月30日偷偷摸摸出了院,连医生和护士都不知情。在他出院后,医院住院收费处查到,虽然他有劳务工医保,但是由于他交保的时间比较短,不能报销住院费用,最终这笔欠费只能由保障组来负责催缴。
6月4日,吴秀林根据阿国在医院留下的病例信息,给其弟弟电话,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尽快到医院结账。但是,其弟弟表示帮不了忙。6月10日,吴秀林再次与阿国弟弟沟通,仍是没有结果。由于阿国有深圳医保,吴秀林当时就向医院的医保办建议将患者的医保卡加入黑名单,“把患者的医保卡锁定,下次他再去就医的时候,提醒他需要缴纳欠费后才能使用医保卡”。但是医保办表示目前深圳医保部门没有设置黑名单这种做法。
针对各科室报上来的欠费,医疗保障组会尽量催缴,如果最终收不回来,也只有作挂账处理。吴秀林透露,今年前4个月,医疗保障组已经催回120多万元的欠款,其他的巨额欠费仍然只能挂着。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刘彦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