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王灯超
大众网聊城讯 (通讯员 刘莹)在2016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结合"工匠精神"要求,金柱集团提出"建筑要精度,开发要深度,好房子是道德尺度"的发展方向,号召全员以工匠精神、用时间铸造精品,打响"全面提升开发品质"的攻坚战。
这场"战役"的成功,一定离不开这样一批人,他们扎根一线,以项目为家;他们努力践行工匠精神,严把质量建好房。他们就是金柱集团工程项目经理。自今日起,"山东金柱集团"微信号将陆续推出各项目经理的人物专访,带你感受属于他们的"工匠精神"。
投身建筑行业 一步一个脚印 从施工员到管理者
今年49岁的陈庆元是聊城莘县人,1990年,从山东省城乡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一毕业就来到了公司工作,在施工工地当一名技术员。在施工一线,他刻苦学习、踏实肯干,成为同一批进入公司工作的毕业生里的佼佼者。仅仅两年时间,陈庆元就被调到当时的公司教育科,主要负责"十二大员"--施工员、预算员、定额员、质量员、安全员 材料员、机械员、计划员、统计员等培训工作,结合自己在工地的实践经验传授给更多的技术人员。1993年,陈庆元在负责培训的同时,又兼任了聊城建设学校职建9312班(校外班)班主任,并同时担任建筑制图、测量、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带领一个设计组的毕业设计工作。
1996年底,教育科改名为培训中心,1997年,陈庆元担任培训中心副主任。1999年,公司结构调整,处室合并,公司领导委以重任,任命陈庆元为质量技术部副部长,主要负责各工程质量监督及检查工作。工作之余,陈庆元不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要求,于2004年取得了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证书,同时还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优秀毕业生"的称号;2007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同年,考取了国家一级建造师。
任重道远 他扎根一线 无怨无悔
2009年,集团开发金柱·文苑项目,项目包括15个单体楼,由于陈庆元对工程质量严苛要求的工作作风,经集团领导商议后,决定派陈庆元负责该工程项目。从原来的"乙方"变成了"甲方",这意味着陈庆元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严把质量,还要负责工期、材料、与各单位的协调工作,项目刚开始的时候,陈庆元不分昼夜的在工地现场盯着,生怕哪一项工作没安排到位,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开发项目接踵而至,2001年,集团又开发了陈庄回迁区项目,15个单体楼,也由陈庆元担任工程项目经理。
随着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从2012年到2015年3月期间,集团先后开发了金柱·大学城、金柱·海德公园、金柱·大学城东苑等项目。金柱·大学城项目又分A、B、C三个区及水校地块,其中A区46个单体楼,B区19个单体楼,C区19个单体楼,开发面积达一百多万平方米。这期间,均由陈庆元担任工程项目经理。
目前,正值水校地块项目陆续进入紧张交工期间,陈庆元72岁的老母亲却因病住院,尽管如此,他也不能陪伴左右,"顾大家舍小家",陈庆元依旧坚持在工地现场,只能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将老母亲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后急忙赶往工地,晚上工作结束后再将老母亲接回家照料。对此,陈庆元表示对家人的照顾很是不够,心里也有些遗憾,但为了广大业主能早点拥有一个家,自己的这些牺牲也值得。
把负责开发的房子当成自己的来建 当作工艺品来制作
谈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金柱集团大学城项目经理陈庆元朴实地说道:"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很简单,就是把房子当成自己的来建。每一幢楼都是一件工艺品,我对瑕疵'零'容忍"。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每天一早组织各项目工程师、专业工程师、全体监理人员商讨通报当天计划,总结前一天的工作经验;每天亲自带队上楼检查质量,逐项排查;每周四、周五雷打不动地召开项目例会,陈庆元在房子建设过程中,可真没把自己当"外人"。
重责任,建好房。陈庆元负责的项目中,金柱·大学城21#-26#楼、幼儿园和水校地块两个住宅组团连获省级结构杯、省级文明示范工地、省级绿色施工等多项省级荣誉;而这两个住宅组团也是聊城唯一以整片小区获得省级结构杯的项目;陈庆元所带领的项目部连续两年荣获集团"先进项目部"荣誉称号,赢得集团及各兄弟单位的高度认可。
截至今天,陈庆元已经扎根一线九年了,谈到2017年的工作思路,陈庆元清晰又坚定地说,金柱·大学城水校地块住宅组团一定要确保"水城杯"工,争创"泰山杯"工程;21#-26#楼、幼儿园住宅组团确保"泰山杯"工程,势必要向多年来信任我的各级领导及业主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初审编辑:贾志丽
责任编辑:王灯超